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透视减税背后的真实故事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13 14:5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模糊数学:布什税收政策导引》
  [美]保罗·克鲁格曼/著
  何志强、邢增艺/译
  中信出版社
  2009年7月第1版


  《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2009”新近出炉,中国大陆继续成为亚太经济体中税负最重的地区,多数学者认为高税负的状态已经使得中国的消费深受影响,甚至成为经济走出衰退阴影的重要障碍,直呼结构性减税应当成为今年税收政策的主基调。

  与之相关,我们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减税真的能够快速助推经济成长吗?减税政策本身是否公平,是否会导致贫富更加不均?减税会刺激消费的增长吗?减税政策是否会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带来政府赤字的扩大?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现实中是如何执行减税政策的?减税政策出台的背后又上演着什么样的故事?

  大家可以在《模糊数学:布什税收政策导引》一书中找到上述众多问题的准确答案。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克拉克奖的“双料”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作为当代最为耀眼的顶级经济学家之一,以其敏锐的经济学嗅觉、深邃的洞察力、明快而辛辣的文笔和不凡的学术成就闻名于世。实际上,克鲁格曼直言不讳、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得经济学的同行们对他的评价判若云泥,爱恨两重天,以至于获得“美国黑嘴”的称呼。

  由于作者对布什执掌美国期间的政策充满怀疑,他以每周两次的频率在《纽约时报》发文对布什总统的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冷嘲热讽式的点评,然后将这些专栏汇总后就形成了本书。可以看出,虽然他曾经是总统顾问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但作为经济学者的独立精神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本书关注并解释了金融危机时代刺激经济的极为重要的减税政策。按照经典的理论,减税意味着会刺激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在作者看来,“对付经济下滑,减税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政治家们对减税政策存在显著的依恋情节,减税政策往往成为政治家们手中操控的工具,无论保守派还是右派人士都将大同小异的减税计划作为其政治口号和虚假借口,事实上这些政治家们从来就“没有真正相信过那个美好的前景”。而历次减税政策也并未如政府宣传的那样使得穷人受益。正如作者所言,“拆开政府对减税政策的误导性包装”,从而讲述政治家们减税政策背后的真实故事……通篇文笔流畅,非常值得深入阅读。

  首先是书中突破了常规性的逻辑思考。作者并非总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支持者,也并非总站在反对政府的立场上,所以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视角上判断税收和财政收支的关系,在减税政策的分析中能够从不同立足点进行换位思考。按照经典教科书的描述,减税作为供给学派的“杀手锏”是危机时刻当仁不让的政策选择,但是作者在给出了全面的分析之后,提出了反对减税计划等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有着坚实的论据。

  其次是作者直面真理、洞悉真相的研究品格。通过深入分析,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按照任何一般标准,减税都倾向于富人,而政府当局却费尽心思试图迷惑大众,这不仅仅是政策问题,而是政府的诚信问题”。政府在大肆宣扬减税计划的同时,从未对财政状况进行通盘考虑;不仅如此,减税计划游说的过程中,布什政府及其追随者总是试图模糊其真实意图,误导大众。对政府从不“买账”的克鲁格曼的语言之犀利、见解之独到可见一般,也使得全书充满了思想的火花。

  再次是全书行文流畅,推理严谨,逻辑环环相扣。从布什减税计划出台的政治经济背景出发,作者围绕税收和财政收支为主线展开分析,讨论了布什政府三大减税计划的福利影响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书中不同的篇章构成了一幅连续的图景,能够以类似于案例解读的方式为我们理解当前美国与中国减税政策的必要性、基本要点和政策效果预估提供有效的借鉴。

  最后是政策分析的现实导向性。作者在对布什政府自由经济政策进行不遗余力批判的同时,又竭力呼吁美国政府应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支出增加及制度方面更进一步。在今年年初,克鲁格曼在其致奥巴马总统的信中再次重申了他一贯的观点,提出了基于现实改革的政策主张,既体现了其拳拳的爱国之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洞悉现实的逻辑分析能力。相信阅读本书会为读者带来美妙的思想启示,在提升解析现实政策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能够穿透纷繁复杂的现实迷雾,找寻到模糊经济数字表象背后的真实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