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吴晗全集》“不全”的遗憾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13 15:1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谈起吴晗和《吴晗全集》,还得和邓拓、廖沫沙二人的全集一起来谈。1996年,时任广州《随笔》杂志主编的黄伟经提出来编辑出版“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的全集,但他人在广州,工作又忙,在广州查找这三位大家的作品资料是困难的,他无法做这件事,于是想到了我。他知道我编辑过很多老作家的文集,就建议我在北京编辑这三位大家的全集,取丛书名为“三家村文库”。

  这三位大家都是我敬佩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在过去几十年里,我读过他们的很多作品,这次又是第一次编辑出版这三位大家的全集,将会为中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一份珍贵的财富,这是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随后,我分别拜访了邓拓的夫人丁一岚和廖沫沙的夫人陈海云,她们完全赞成,并愿意全力支持这项工作。丁一岚说可以让她的大女儿邓小岚帮助查找邓拓的书稿,这样《邓拓全集》的书稿就有了着落。廖沫沙的书稿,在1979年、1980年,我曾帮助廖沫沙在原来的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报库查找他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在上海、桂林、重庆、香港和北京多种报刊上发表的杂文、时事评论、小说、诗歌等作品150多万字,其中杂文作品编选成一部近50万字的《廖沫沙杂文集》。在此基础上,1996年后,我又从图书馆查找到廖沫沙在过去各个时期的作品100多万字,这样就编成了《廖沫沙全集》共5卷。《廖沫沙全集》、《邓拓全集》各5卷,很快就由花城出版社安排出版了,因当时还要等待查找吴晗作品等原因,《吴晗全集》未能出版,但我查找吴晗作品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到了2004年11月,经一位朋友推荐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随后出版社的周蔚华总编、徐莉副总编和李红编辑三位同志来看我,我们共同商议决定《吴晗全集》的出版。经过我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查找吴晗从20世纪3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前在北京、昆明、重庆、上海等地多种报刊发表的作品,又承多位同志的帮助,到2008年12月止,共查找到吴晗各种体裁的作品400多万字,编成《吴晗全集》10卷。现在,《邓拓全集》5卷、《廖沫沙全集》5卷,加上《吴晗全集》10卷,三人的全集共20卷900多万字,“三家村”三人的全集全部完成了,算是为纪念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位大家,我又做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吧。

  到现在为止,《吴晗全集》虽然已经有了10卷400多万字,但只能说,吴晗一生写作的作品大都找到并收入《吴晗全集》中了。吴晗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写作。抗战前北平、上海、天津等地以及抗战时昆明、重庆等地的一些报刊还没有找到,一定还有吴晗的不少作品。

  这里还要谈谈已经找到的吴晗的一些作品而没有收入《吴晗全集》的情况:北京某单位收藏的本来已经提供给我的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吴晗任职北京市副市长期间在一些会议上的讲话、报告等文字,如1954年《在北京市干部文化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在北京市农村青年文化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59年《建议成立首都博物馆筹备处》建议书一份、1959年吴晗领导参与撰写的《国庆工程设计审查报告》一份等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收入。吴晗做的这些事都非常重要,我认为这些原始文字有保存收入《吴晗全集》的必要。吴晗还有两篇遗稿:《近百年来的经济变化》(国史论丛之一)、《近百年来的政治变化》(国史论丛之二),看题目,是长篇论述之作,都没有发表过,原由北京市历史学会保存,可惜现在找不到了,亦不能收入《吴晗全集》中。

  《吴晗全集》不能全,遗憾!遗憾!

  我还想谈谈在《吴晗全集》中选录的吴晗的一些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和他的学生写的怀念吴晗的文章及一些文章附录的事。现在一些年轻人不大了解过去的历史了,我认为这是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1969年10月吴晗不幸逝世后,吴晗的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和他的学生写了大量怀念吴晗的文章,篇篇生动感人,我从中选录了张友渔、薛子正、费孝通、侯外庐、罗尔纲、廖沫沙、千家驹、白寿彝、夏鼐、杜任之、史靖、张习孔、张海瀛等多人的文章。这些文章在记述对吴晗深切的怀念之情的同时,也写了不少关于过去历史的事,从中可以学习很多历史知识,这些文章都是很难得到的。因为《吴晗全集》第一卷书前的篇幅有限,我只选录了几位大家的文章。

  2009年是吴晗百岁诞辰,我在这里抄录廖沫沙写的一首诗《悼吴晗同志》作为这篇小文的结束。

  悼吴晗同志

  (1973年)

  有书名号处都是吴晗同志的著作,听说《朱元璋传》是他在1964年《海瑞罢官》被批判时作第四次修改的。修改本曾呈送毛泽东同志审阅,受到称许,但终未能免祸。

  《罢官》容易折腰难,

  忆昔《投枪》梦一般。

  《灯下集》中勤考据,

  “三家村”里错帮闲。

  低头四改《元璋传》,

  举眼千回未过关。

  夫妇双双飞去也,

  只留鸿爪在人间!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