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社科界开展深层次学术探讨
黄宝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多刊登有价值、有学术分量的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多介绍优秀学者的优秀文章,对青年人会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记者编辑掌握的知识要全面,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要把握住分寸。
林燕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老问题的交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创刊,给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创建了一个更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期待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看到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的学术研究与学术探讨。
21世纪的社会科学是跨学科、交叉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知识都难以解释和回应我们面对的问题。21世纪的社会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而且需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希望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看到这些领域的相关报道。
中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同一个发展时期需要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预示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来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对世界,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在这一领域,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报》能够引领社会科学界进行深层次的学术探讨。
与一年前相比,报纸已有很大提高,相信《中国社会科学报》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祝《中国社会科学报》越办越好。
更多更好地反映国际问题研究成果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我们需要一份能全面、客观、及时反映中国和世界社会科学发展,为社会科学界提供百家争鸣园地的《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调整的时期,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报》开辟国际问题专栏,更多、更好地反映国际问题的研究成果。
江时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国际问题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一级学科。但是,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国社会科学报》应当给予国际问题研究以足够的版面,让更多的读者关心世界,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国际问题的科研人员不断增多,以专著和论文等形式推出的科研成果不计其数。《中国社会科学报》如能经常性地报道其研究动态,刊载其研究成果,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老中青学者将欣慰不已。
李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祝贺《中国社会科学报》正式与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见面!《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性大报,兼具新闻性和学术性,相信一定会成为广大社科工作者身边的朋友。《中国社会科学报》给广大国际问题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崭新平台,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侧重学术性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密度,增加信息量,扩大受众群体,更好地反映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祝愿《中国社会科学报》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