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党的工作会议上,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指出:“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全院党的建设,为促进我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各院属单位党委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院党组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中国社科院自身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情况,向全院提出的一个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对于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工作关系科研发展与人才成长
院属各单位党委书记认为,中国社科院要完成中央的任务,实现“三个定位”要求,加强党的工作非常重要。
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研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何德旭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加强党建工作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要更好地结合社科院的特点开展。”为此,既要加强对科研工作政治方向、理论方向的引导,也要通过党建为科研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图书馆党委书记赵燕平说: “党的工作和科研活动要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者研究方向和政治态度的教育、引导。”
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关键,研究工作更是如此。赵燕平说: “党的工作应体现在任用干部上。选人、用人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应把政治坚定、党性强、作风正派的同志用在关键部门,应该让民意好、求真务实的同志得到重用,不让搞形式主义的人钻空子,塑造风清气正的用人格局。”
针对当前年轻人大都重业务、重人生规划而忽略政治素质提升的现象,赵燕平还指出党的工作要尤其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础上,促使青年人将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地运用到工作、学习生活中。中国社科院一直大力倡导的青年理论报告会、国情调研、文化讲座等活动正是促进青年人加强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建设学习型支部
王伟光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在全国执政60年,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可贵的教训,党的执政能力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考验,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要引导社会发展,必须站在时代潮头,坚持学习,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是党组织要承担的重要职责。当代中国研究所党委书记米山认为:“机关党组织要真正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党员,通过学习促进和提高党员思想意识和理论素养。具体来说,支部要建设成为学习型支部,党员要成为学习的典范或模范。”党组织开展工作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米山说,多年来,当代所建立了机关党委工作会议制度、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党委学习制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除了学习外,各单位党组织也在积极创新形式,加强思想交流。社会学所副所长汪小熙说,在党务工作中,社会学所通过创新支部活动的形式,如开展国情调研活动,开拓思路,深化已有的学术积累,加强不同学科背景党员的思想交流。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秀奎介绍了该所的情况。他说,该所每年都会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今年的主题活动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历时约3个月。既有所里统一安排的活动,也有各支部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的活动。
夯实基层党组织
科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为此,院党组提出了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管理强院“三大战略”,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认为,要落实“三大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做好思想发动、业务指导、选才任能的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前进保驾护航。
汪小熙介绍了她所在的社会学所的党员构成情况。该所党员在学科带头人中占70%,在各处室主任中占68%,在学术委员中占70%。研究所的党员构成足见党员在推动思想库、智囊团建设方面的作用。
何德旭认为,要做好党的工作不能光靠党委几个人的力量,必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王秀奎也认为在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支部工作,同时根据时代特点,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的教育。历史所党委书记刘荣军认为,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发挥工青妇的作用,开展各项活动比如文体活动,增进了解,促进团结。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