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语贵精练
作者:haowj   日期2009-07-09 16:0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日,上海一家公司以“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题,举办培训班。其中,“不必要的浪费”有语病,“浪费”的限定词“不必要的”应删去。
  “浪费”是“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现代汉语词典》),包含“不必要”之意。“不必要”是“并非不可缺少”,与“浪费”义重。凡“浪费”都是“不必要的”,不存在“必要的浪费”。
  不能用“浪费”这一属概念,作划分母项,用二分法划分为“必要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浪费”两个种概念(子项)。在互联网上检索,使用“不必要的浪费”这一表达的网页,数量惊人,可见许多人习以为常,不知其有语病。
  常见“亲眼目睹”的说法。“亲眼”是亲自用眼。“目睹”是用眼睛看。“眼目”是同一器官,意义重叠。在互联网上检索,使用这一表达的网页,也数量惊人。
  类似表达,如“发表致辞”、“凯旋归来”、“坏毛病”、“年迈的老妪”、“有知识的知青”、“有危险的危房”、“看不见的盲人”、“历史的史册”、“第一篇处女作”、“来我处光临”等,都见到过。
  宋杨彦龄《杨公笔录》说:“世之为文者,常患用字意义重叠,故有‘一个孤僧独自归’之语。”古人有讽刺“用字意义重叠”的打油诗:“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其中“一个”、“孤”、“独自”;“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等意义重叠。删除重复,只剩“孤僧归关门,半夜杜鹃啼”十个字,表达精练。
  明曹安《谰言长语》说:“作诗文等,忌头上安头,所谓‘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又宋徽宗因至三河,吟曰:‘半醒半醉当半夜,三更三点到三河’。”明杨慎《丹铅续录》卷一指出,在“缮完葺墙以待宾客”一语中,“缮”、“完”、“葺”三字是一个意思。同一面墙,“缮”未足,又加“完”和“葺”,意义重叠。删除重复,只剩“缮墙以待宾客”六字,表达精练。
  语贵精练,避免意义重叠。这是运用逻辑、语法与修辞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论语·子路》记载孔子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说话用词,应一丝不苟。唐皮日休说“百炼为字,千炼成句”;唐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五代卢延逊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而宋王安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据说改了十几个字才确定;严复则自称:“字字由戥子称出”、“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严复集》)……这都是值得效法的典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