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华 来源:《绿叶》2009年5期
对于低碳经济,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
第一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我们不能搞。以使用零碳的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国家绝大部分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这些国家碳生产率很高,生活水平也很高。可见,生活质量并不是用碳排放的多少来衡量的。
第二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么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这完全是误解。因为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一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否则社会无法运转。所以,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尽量提高碳效率。
第三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我们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其实并非如此。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欧洲现在有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一旦用自然通风、地热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能保持很长时间。交通领域,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第四种误解,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对。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把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经济就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第五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的、防治污染的、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胡荣荣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