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薛力 肖欢容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26 15:5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薛力 肖欢容 来源:《当代亚太》2009年2期

  由于石油是一种高度政治化、虚拟化的特殊商品,油价的巨幅震荡对世界经济与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长期的酝酿后,中国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SPR)。中国在SPR问题上已达成共识:到2020年分三期建立达到国际能源机构标准的SPR。第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储量为1368万吨,2008年底已基本建成。第二、三期均为2800万吨,三期共计6968万吨(折合5.13亿桶)。到2020年三期基地全部建成并储油后,中国的SPR计划将达到国际上主要石油进口国SPR的水平。
  但是,如果分析SPR的全球背景与中国现状,会发现现有的三期SPR基地规划规模太小、时间太长,2020年很可能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应调整现有的规划,使SPR储量在2015年达到6.23亿桶、2020年达到8.95亿桶。这是由石油消费的刚性、石油进口的内在脆弱性、外汇储备替代使用收益较高等因素决定的,也是应对潜在台海冲突、调节市场、大国战略博弈、原油产地储备以及参与国际能源多边合作的需要。
  达到这么高的储量在时间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至于储藏形式,可以是储油罐、盐岩洞穴、油轮多管齐下。中国第一期SPR设施都是建在沿海地带的地上储罐,但在规划新的SPR基地时,应该特别重视采用盐岩洞穴,以提高SPR的安全系数。美国把90%的SPR储存于盐岩洞穴中,既有经济性、便利性的考虑,同时更是安全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SPR的“战略”特征。
  SPR建设在经济上对中国不会构成负担,相反,还是比投资美国债券更合算的投资,可能提供了一种利国利民、泽被后世的解决方案。(胡荣荣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