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唯有创新方能促发展
作者:haowj   日期2009-07-07 13:4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发展纪实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经过几代人的上下求索,苏州大学已发展为一所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进入21世纪,苏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在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中,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以获得2项重大课题和1项重点课题的优异成绩跻身江苏省高校前列。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何以能够于短短几年内,在竞争激烈的国家级人文社科科研平台上争得一席之地?苏州大学的文科办学思路和扎实稳健的发展给了我们答案。

立足精品强服务

  随着高校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深度融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科研水平和参与政府决策咨询能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基于对这一点的深刻认识,苏州大学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国内高校的竞争力和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的影响力。
  立足前沿抓精品。在苏州大学,一批“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家教授受到管理部门和师生员工的普遍尊重。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苏州大学近两年来精品科研成果迭出。荣获200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等级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就是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成果,作为苏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潘桂明教授“十年磨一剑”的鸿篇巨制,该书已成为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强调服务出成果。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者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在推动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同步提升。
  苏州大学近两年来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落户苏大近两年来,在苏州基层党建和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研究方面成效显著,其科研成果《苏州基层党建30年》一书成为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成果,研究所“关于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问题研究”还于近日获得了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重点课题《党管干部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研究》子课题的立项。与苏州市人事局联合共建的苏州人力资源研究所,紧紧围绕“努力使苏州成为一个人才首选城市、人才最佳创业城市”的目标,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苏州金融服务业人才发展对策研究》等10个重要课题已于日前顺利结项,得到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4月初,在“寻找新的起飞点——多维视域中的苏州科学发展”研讨会上,苏州大学专家从新的起飞点、制度环境、发展型社会政策、现代化指标体系、实践主体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被视为苏州市社科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理论成果。

队伍建设强实力

  苏州大学近年加大高水平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人才储备打开了良好的局面:著名历史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晁福林教授,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刘电芝教授,迄今唯一的江苏社会科学类“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金太军教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车玉玲教授等一大批影响力大、干劲足、后劲猛的高水平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栖枝东吴园”,为苏州大学人文科研创新注入了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
  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苏大也十分注重对已有人才的培养。通过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计划,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学科领军人物;造就一批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以中青年为主的研究骨干,并努力成为领军人物的预备队;培育打造一批功底扎实、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博士队伍,成为领军人物和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后备人才储备库”。着力搭建“领军人物—研究骨干—青年博士”三位一体的学科梯队和学科广泛交叉、深度融合的研究团队,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将人文学科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推上更高平台。王家宏、胡玉鸿、王卫平、韩龙、周毅、池子华、赵增耀、陈忠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各自科研领域中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在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中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

管理改革续动力

  苏大人文社科管理部门深刻认识到制度促进的必要性,狠抓制度建设,强化体系管理。2008年8月先后出台的7个重要文件,从科研项目设置、学术管理、评优奖励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了科学、健全的管理体系。
  分析这些管理制度,不难发现管理部门在推动科研创新方面的良苦用心。
  一是“项目带动、研究推进”。该校通过设立校级青年教师后期资助项目、重大研究项目、应急研究项目、委托研究项目,帮助课题申报者积蓄科研能量,实现更高层次的科研冲刺。全面实施重大攻关项目和特色研究领域项目培育计划。通过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预研项目计划,扎实提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质量。以二级学科博士点或特色研究领域为依托,实施特色研究领域培育计划,重点资助一批优长和特色项目,使获得资助的研究领域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高端引领、梯队跟进”。近年来,苏州大学在办学经费并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仍然加大了对优秀科研梯队的构建力度,科研人员参加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和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费资助,为培育一批学术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学术骨干打下了基础。从近两年的科研立项和获奖成果来看,该校人文科研省部级以上立项项目和获奖项目的取得者80%源自领军能力强、学科基础好、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梯队,学术骨干中不乏具有海外名校学习和高访的经历。
  三是“条件保障、形成特色”。苏南发展研究院、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等,使苏州大学成为了吴文化研究的重镇。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成立10年来,先后承担了一批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地方委托项目,总经费达500余万元,先后组织出版了《城市科学前沿丛书》、《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和《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丛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骨干成员连续多年应邀赴台参加多部新编昆剧大戏的编曲和唱腔指导,所演剧目好评如潮。
  在采访即将结束之时,苏州大学副校长田晓明告诉记者:“百年积累为当代苏大人争取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为苏州大学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有自强不息,创新不止!”
  (张飞岸  林云轩)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