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人们不能忘怀的老校长,除了创始人马相伯之外,还有素有敦厚、仁爱之口碑的陈望道校长。
20世纪50年代中期,复旦大学开始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校园。围绕着如何规划、布局新校园,职能部门提出了几种方案,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望道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他看来,校园的布局与校门样式,关系到复旦大学的立世品貌,这是一桩大事。他坚决反对那种“开门见山”的方案,认为学术重地应该营造一种深邃、静穆的氛围,要让校园保留充足的绿化空间,要让楼堂馆舍掩隐在绿树浓荫之中,耳闻读书声,不见读书人。望道先生的方案最终成了实施方案,这才有了今天被人称道有人文底蕴的花园般校园。
为了美化校园,望道先生还自己掏钱,买了大批松柏和紫薇。松柏种植在进大门的广场四周,紫薇则由校门口一直种至国年路两侧。据原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零先生说,紫薇是一种很好看的行道树,花开百日红,一串串呈嫩紫色,对各种粉尘富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每当花开时节,通过这条紫薇径去上班的教工们,都感到赏心悦目。没几年,因校园继续朝国年路扩建,这条美好的紫薇径就被开发掉了。王零先生特地带我去复旦大学一舍望道先生的旧居前,看望道先生生前种植的一株紫薇,碗口粗的树干正开着串串紫花,在风中摇曳,仿佛告诉参观者,我在这里守候老主人几十年了。
1965年,为迎接复旦大学60周年校庆,当时还要新建一座校门。这次,望道先生又是亲自来抓。他从一批设计图中,选中了今天已成为校门的图案,认为这个图案既有古代牌坊风韵,又有现代建筑活力,造型简约又挺拔,是个合适的门面。预算下来,造这座校门需要2万余元,学校只能有1万元的投入。望道先生便拿出积攒的稿费1万多元,资助了这项建设。60年代的1万多元,可是一笔巨大财富呀!l991年望道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有知情教师向学校建议,将复旦大学的大门命名为“望道门”,纪念逝去的老校长。因涉及种种因素,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