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方外交官眼中的“中国威胁论”
人物名片
魏柳南(Lionel Vairon),法国汉学家、远东学博士、政治学硕士。曾任记者、编辑,并曾在柬埔寨、泰国和伊拉克等地担任外交官17年,目前在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高等商业学院、国防高级研究院、圣西尔军校授课,并在法国三军防务学院主持中国研讨会。
“要把‘和谐’这个词的内涵准确地翻译介绍给西方普通民众,也必须要用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时而陷入沉思,时而露出孩童般的微笑,更多的时候用流利的中文侃侃而谈……初夏,法国前外交官魏柳南携他的中文版新书《中国的威胁?》来到北京。该书的法文版曾于2007年在法国出版,魏柳南表示,“我经常作有关中国问题的演讲,很多人愿意听我的想法,因为我的观点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
“中国的威胁?”一个大大的问号牵动着西方和中国公众的神经,前者希望从书中弄清“今天的中国究竟是不是西方的威胁?”而后者则需要揭开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西方人会视中国为威胁?”
西方人渐渐明白,以往400年的时代正走向终结
在魏柳南看来,“中国威胁论”是某些西方政治家在冷战结束后寻找“新的敌人”的需要。同时,他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探讨普通西方民众对中国崛起产生忧虑的心理根源。“在西方人心中,最近400年的世界,就是西方人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美国和欧洲决定的,至于别人怎么想,都无关紧要。我们仍然像19世纪那样,掌握着价值观,并可以将其随心所欲地强加给别人。直到中国的崛起,开始涉足很多西方世界固有的势力范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西方人渐渐明白,以往400年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在文化方面,以往我们认为启蒙时代开创的西方文化模式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模式,这样的观点受到了空前挑战。在经济方面,西方从1945年以来推广的经济模式,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是失败了,而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中国模式。这两点,对西方人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事实。
“同时,中国如此众多的人口,是超出很多西方人的经验范围的。一想到中国,首先就是人口,随后很自然地就会将其与‘扩张’联想到一起,从而产生不安全感。绝大多数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不知道中国崛起的模式和其他大国是不同的。而根据历史经验,当年美国、德国、日本等大国崛起,总是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对外扩张。
“《圣经》上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今天的西方人已经意识到我们曾经在19世纪推行的殖民主义模式是错误的,因此担心崛起的中国将会为历史而复仇。
“我想,无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包括人们谈论最多的对自然资源的获取,西方人都应该学会与中国、印度这样正在崛起的国家分享。而这样的工作,应该从青少年所接受的教育开始做起。”
部分媒体反华报道,对西方民众造成误导
在书中,魏柳南在探讨,为什么有些人对一个一直在谈论“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新秩序”,强调国家之间互相尊重的必要性,呼吁重新合理分配世界财富,要求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中国表现出如此大的疑虑呢?
魏柳南认为,部分媒体而非公众舆论的反华报道,对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判断产生了巨大的误导。
“我觉得,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因为只有负面的报道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妖魔化中国无疑能增加报刊的销量。政府官员试图转移舆论对日常问题和经济萧条的注意力,大部分非政府组织的过于天真以及某些隐秘力量的共同策划,所有这些因素都对这波攻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我看来,很多写作这类报道的记者,根本就不了解中国。因为,在他们笔下的中国,似乎还完全是停留在30年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普通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误解。”
“很多中国人不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定势”
魏柳南表示,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以及战略军事的和平定位,显示这个国家的务实和活力。这些特点完全可以消除那些对中国有敌意和持怀疑态度的西方人的疑虑。但在某些方面,中国还需要找到更好的诠释自身理念的方式。
“很多中国人不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定势。他们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习惯直接用自己母语的话语方式表达思想,而没有考虑到用适合西方人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中国人喜欢用‘和平崛起’这样的词汇来消除西方人的疑虑,对中国人来说,简洁明了。但这不是西方人的话语方式,很多西方人在理解上会与中国人产生很大的误差。同样,我很欣赏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世界’的看法,但是,要把‘和谐’这个词的内涵准确地翻译介绍给西方普通民众,也必须要用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