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是在原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实体性研究机构,1999年12月获准进入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以安徽大学文、史、哲等学科为依托,以历史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点和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经济史、中国哲学、社会学及古典文献学等硕士学位点为支撑,招收徽学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徽学研究的后备人才。
中心收藏有各类文史哲图书5万余册和徽州原始契约文书12000件,其中,徽州契约文书内容包括各类土地买卖和租佃契约、鱼鳞图册、合同文约、各类税票、账簿和科举与诉讼等文书。目前,中心是国内收藏徽学研究资料较为齐全的机构,也是徽州文书的重要收藏单位之一。
中心创办有大型学术年刊《徽学》,是国内外徽学研究高水平成果发表的阵地。中心一向秉承严谨治学的学术宗旨,致力于学术研究。成立10年来,先后负责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18项,另有其他省部级和安徽省教育厅及横向课题10余项。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组织编纂《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6种,主编《徽学研究资料辑刊》7种,整理编纂《徽州文书》3辑30卷。由赵华富和卞利教授撰著的《徽州宗族研究》和《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分别获安徽省优秀社科成果奖,刘伯山主编的《徽州文书》第一辑获得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徽学研究中心每年举办国际或国内徽学研究专题会议,交流学术成果。中心还与美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