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马丁·海尔曼教授研究报告
爆发核战争的风险在加剧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马丁·海尔曼(Martin? Hellman)在他最新发表的论文中,用具体的数据论证了世界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该论文结论来源于他与一批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于核威胁的研究。虽然他的分析只是一种预测,但是海尔曼对于其中的数据很自信。他把大危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摩擦和冲突,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分析历史事件,从1961年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海上封锁古巴和东欧反导弹系统的建立三大事件入手,计算出每年全球发生冲突或摩擦性大事件的可能性是6%,这些事件导致一场重大危机的可能性是33%,而这些危机导致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在10%—50%之间。
海尔曼认为,世界上目前存在超过25000件核武器,并且很多国家都完全有能力再成倍地继续制造。他指出,人类只能在“建立一个更和平的世界”和“根本没有世界可言”二者中选一个。虽然冷战遗留下来的核武器仍在,但是公众对于核威慑的关注度已经降低了。很多政治领导人认为裁减核武器协定不利于国家防御。因此,海尔曼希望这篇报告能引起人们对于核武器威胁的重视。根据他的研究数据,当代人因为核战争而死亡的风险至少有10%。
海尔曼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核威慑的研究,并在1982年加入了一个反对核武器的组织。在做了18个月的志愿者之后,他相信了核战争不仅仅是会发生,而是将要发生,除非人类改变对于国家安全和战争的一些基本观念。
布鲁金斯学会国际会议
主题为“中国面对未来”
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一直在提升,国际社会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日趋紧密。目前中国发展的轨迹似乎是清晰且连续的,但从中长期看,中国将如何使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中国应怎样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7月14日至15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CNAPS)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中国面对未来”的国际会议。会议包括四个小组会议,就以下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奥巴马总统与美中关系、马英九上台后海峡两岸关系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回应。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美国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
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利比新作
《美国宗教概述》出版
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查尔斯·利比(Charles Lippy)的新作《美国宗教概述》(Introducing Religion in America)7月份由劳特里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历史的角度,运用大量一手材料,生动再现了美国的宗教发展历程。作者追溯了源于欧洲的美国宗教的发展历程、美洲土著和美裔非洲人的生活状况,时间跨度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到当代。作者对美国宗教生活的多样性与多元性的发展史作了重点描述,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涵盖了奴隶制背景下美裔非洲人的生活状况,罗马天主教和犹太移民,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拉丁文化、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以及美国公民的宗教概念等方面。此外,本书还包括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和链接等,因此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马来亚大学国际会议
讨论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8月4日,马来亚大学将举行主题为“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办方马来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国际研究所指出,当前是一个应该从公共政策视角审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从国家、地区和国际视角讨论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相关的公共政策意见和建议。会议将主要讨论公共机构的规模、行为及其在处理可持续发展复杂问题中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引起的公众讨论和知识分子的评论。会议还将讨论21世纪的公共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公共机构和知识分子应该如何重新评估他们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政策和作用。此次会议的具体议题有:发展中的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控制和管理、人类的发展与可持续性、科学技术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下的国际关系。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讲座
中澳两国需加强合作
2009年7月14日,澳大利亚财长韦恩·斯万(Wayne Swan)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作了主题为“新形势下中澳两国需继续加强合作”的讲座。在讲座中,斯万详细地分析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澳两国所采取的应对政策、共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斯万指出,在应对经济危机中,中澳两国都采取了积极政策,两国都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得益于一个共同的因素——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斯万认为中国的应对措施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所实施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将有助于改善全球商品市场的前景。斯万高度赞扬了中国迅速的反应能力以及与国际行动的协调一致,这再次展现了国家力量在应对全球经济衰退时所起的重要作用。斯万提出,在新形势下,中澳两国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挑战,两国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在谈到中澳贸易关系时,斯万指出,中澳两国正在继续讨论关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事宜,缔结一项有意义的贸易协定将有助于巩固和扩大中澳两国之间的商业关系,也有助于巩固一个更强有力的战略伙伴关系。
(张小溪、褚国飞、李彩艳、刘维维/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