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社科快讯
作者:haowj   日期2009-07-23 14:0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史学会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记者吕莎)7月17日,中国史学会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老中青三代史学工作者济济一堂,畅谈中国史学会成立以来的经验与成就。金冲及、李文海、林甘泉、龚书铎、张椿年、李学勤、张磊等七位曾经在中国史学会担任过重要职务的史学专家被聘为该会名誉理事。
  座谈会上,会长张海鹏回顾了中国史学会成立60年来的历史,报告了其间取得的成绩,对未来几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中国史学会源起于1949年7月1日由50位历史学家联名发起的“中国新史学研究会”。1951年7月,中国史学会正式成立,郭沫若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任副主席。中国史学会成立60年来,以团结全国史学界、提倡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运用、推动史学界工作的发展为己任,先后召开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在培养青年史学工作者、开展国际交流以及史学资料的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介绍,中国史学会计划成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三个专业委员会,以求从专业角度更好地推进史学会的工作。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史学会应努力做到弘扬主旋律和尊重多样化的统一,尊重史学前辈和培养史学新秀的统一,依靠队伍和服务队伍的统一,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坚持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的统一。


《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08—2009》指出开展危机管理研究要持之以恒

  本报讯(记者潘启雯? 实习记者高泽华)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三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08—2009》指出,社会各界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危机管理研究。
  据介绍,《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08—2009》记录、解析了“5·12”四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等重大个案,分别探讨了公共危机中的社会动员模式、群体性事件中的官民对话模式和危机公关的价值前提等问题。该报告呼吁:各行各业应尽快建立危机预警方案、应对策略、管理评估体系,从“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到主动防范、管理的战略高度,势在必行;普及全民危机管理意识,树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管理哲学思想,迫在眉睫;培养大量危机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
  该报告认为,社会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已经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同等重要。普及危机管理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政府公务员,还包括各种社会机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各类的媒体。同时该报告还指出,一个组织对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能体现其社会价值观,决定其事业的成败得失,不重视危机管理,是无法保证基业常青的。而目前在中国,正缺少危机管理型专业人才,缺少危机管理专业咨询机构,缺少危机管理专业书籍、培训教材。

探索更为开放的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沪举行

  本报讯(实习记者郑巧)? 由复旦—密西根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主办、复旦大学历史系协办的“社会性别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近日在复旦大学举行。
  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马力纳里尼·辛哈在题为“如何以全球视野思考社会性别”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当下的社会性别需要“一个全球视野,而不是仅仅在全球语境下去研究社会性别”,并“彻底地将这个概念历史化,充分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他认为,通过探索更为开放的社会性别概念,进而可以避免现在很多女权主义研究不自觉地简化或者倒退回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认识中去的现象。
  此次会议以“女权主义干预行动”为题,从艾滋病防治中的“性和社会性别”话语、民族地区的社会性别研究与学科建设、两个基层妇女参政的个案研究和跨界的合作切入,展示了近20年来,中国各地、各层面的女权主义干预行动及其理论思考。在随后的分论坛上,与会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移民、家庭暴力、妇女劳动、父权制在中国的表现、市场转型与家族角色变迁、妇女的法律人格、社区权力、妇女刊物、社会性别与社会主义等问题。

两岸学者研讨清代满蒙联姻与边疆治理

  本报讯? 7月20日,“海峡两岸清代满蒙联姻与边疆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幕。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来自两岸的边疆史地研究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据介绍,满蒙联姻政策是清朝的基本国策,该政策在清朝相沿不替,不仅维护了边疆的稳定,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满蒙联姻政策在边疆史、政治史、民族史、清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中,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从边疆的稳定和发展这个角度来看,清朝的满蒙联姻政策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会议期间,参加会议的两岸学者从多个层面对边疆稳定与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围绕清代满蒙联姻与边疆治理的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吕文利)

工艺美术技艺进入文化保护视野

  本报讯(记者张微? 实习记者乔玲)近日,一向被视为“小道末技”的工艺美术技艺被提上文化保护议程。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首发式暨专题讨论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工艺美术的文化属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的出版弥补了以往当代工艺美术领域理论研究的不足。在一个重视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想解放的时代里,理应改变把手工技艺视为“小道末技”的旧观念,大力总结和弘扬优秀的工艺美术文化。
  目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已经作古,但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思想却尚未得到总结;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得以承传的手工技艺也来不及记录整理;更有大量当代工艺美术珍品来不及著录就已经流失境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的出版不仅保护了工艺美术文化,使之不被埋没,同时也开创了传统工艺美术研究的新局面。该套丛书第一次由国家科研部门大规模对工艺美术大师群体进行口述史记录和整理。第一次把每位工艺美术大师所取得的艺术成绩放置于宏观历史中进行高屋建瓴的评述。第一次由学者会同大师整理出具有文献价值的创作年表。专家认为该套丛书还有一个方法论上的创新,它是一部以人为本的史书,透过工艺美术家个人的生平事迹和技艺成就,以点带面地反映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宏大历史,也是最有质感的历史,打破了过去那种“只见物不见人”或过于简略的工艺美术史的传统写法。
  据介绍,该丛书选择的工艺美术大师基本上都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通过对他们的技艺进行发掘、整理和总结,保存了一份传承人的详细档案,既是当代工艺美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