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微 实习记者乔玲)7月12日,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中国企业报社、北京恩必特经济咨询中心举行了“企业公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蓝皮书首发式”。会议就当前我国企业公民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进行了研讨,并发布了《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
《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指出,自2005年最早提出企业公民的概念以来,经过近几年的传播深化,企业公民理念在国内企业界得到广泛认识。中国企业公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企业公民理念的社会认同感取得较大提升,企业公民建设实践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包括消费者运动、企业员工、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相关报道,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以及社会责任的研究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力量都成为企业公民建设的有力推动者。
《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同时指出,虽然我国企业公民建设已取得较大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企业发展时间短、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传统思想文化对现代经济尚有较深影响等原因,中国企业公民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企业管理不善的原因,造成工业企业对环境的大量污染,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污染比重高达70%。另外,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在中国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约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GDP的0.5%,而美国慈善机构掌握着占GDP 8%—9%的慈善资源。虽然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目前中国企业逾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尚未达到10万家,也就是说99%的企业没有履行过慈善义务。
要加快我国企业公民建设的进程,需要从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建设两方面入手,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推动下,实现企业公民建设的良性发展。为此,报告提出四条建议,要建立适合企业公民建设的企业内部机制,从企业文化上和管理实践中贯彻和体现企业公民的内涵和要求;完善企业公民建设的外部政治环境;充分利用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极力量;加快创立企业公民外部促进机制,形成良性循环,持续推进企业公民的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