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属单位青年工作经验谈
7月15日召开的青年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来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文学所、哲学所、法学所、工业经济研究所以及社科文献出版社的青年工作者就青年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阅读经典提升思想层次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工作者说,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学习小组坚持以中央对社科院的“三个定位”为目标、以组织学习为中心、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重点、以服务青年促进青年进步为目的,紧紧围绕出成果、出人才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青年学习小组积极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定期召开会议,使得全院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蔚然成风。青年学习小组还举办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接下来还将围绕著名专家学术思想、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主题开展三次论坛。同时,青年学习小组还通过各种形式促进青年人的科研积极性。
结合特点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成长
法学所、国际法中心青年工作者说,法学所、国际法中心青年科研人员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热爱法学研究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第三,关心院、所建设,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为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成长,法学所、国际法研究中心针对青年科研人员的特点,采取了许多激励和保障措施。党委高度重视;领导带头关心和爱护青年;倾听青年学者的呼声,加强软环境建设;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大力培养和选拔青年同志;鼓励青年学者成才,对青年学者实施政策倾斜;引导和鼓励青年学者和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国情调研中去;定期组织英语角活动,每周举行青年论坛;为了丰富党团生活、加强党团教育,除常规的理论学习外,每年组织青年学者去革命教育基地或者城市新亮点实地参观。
队伍、文化、制度建设同进步
工业经济研究所青年工作者说,近年来,结合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工作实际,青年工作重点抓了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首先,紧密围绕科研工作,抓队伍建设,为青年有效融入所内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和机会。其次,营造健康成长氛围,抓文化建设。工经所致力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年人成长、有助于促进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营造学习型氛围。再次,就是大胆创新工作方法,抓制度建设。针对工经所青年科研人员数量稳步增长的这种新变化,大胆创新工作方法。
利用资源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文学所青年工作者说,文学所党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为青年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加大青年科研基金的资助力度和资助名额、及时配套科研津贴等措施,为青年人员提供了尽可能的物质资助。另外,对一些青年人员在生活方面的具体问题,党委也积极帮助他们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文学所青年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和谐、健康、活泼、向上的工作环境,从而进一步调动青年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促进学术的发展。
贴近需求把工作落到实处
哲学所青年工作者说,青年工作向来是哲学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几年在学术研究、生活保障和社会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术研究方面,举办了系列“青年学术论坛”,并做好了老专家对青年同志的传、帮、带工作。生活保障方面,启动了“哲学所青年购房首付款借助资金”,协助青年同志解决住房问题。社会工作方面,积极参与国情调研和考察,举办向打工子弟学校爱心助学活动。研究所领导认为,要做好青年工作,第一,要依靠院领导和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依靠院青年中心和院团委的正确指导,依靠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第二,要建设一支工作能力强、甘于奉献、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工作组和团支部干部队伍,并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工作机制。第三,要以科研工作为中心,紧跟全所工作部署,根据所里实际和青年队伍特点来计划和安排青年工作。第四,要搞好调查研究,召开好青年座谈会,充分听取广大青年的意见和建议,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第五,要切实关心青年,贴近青年的需求,想青年人之所想,急青年人之所急,始终把工作落到实处。
瞄准发展与社科文献共奋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青年工作者说,出版社团总支瞄准发展,通过活动帮助广大团员青年认清自己的责任,牢固树立接班人意识,增强青年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对出版社发展的信心。团总支还紧密围绕出版社改革发展的实际,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做到“三个融入”,体现“三个效果”。“三个融入”即从思想观念上融入、从工作机制上融入、从工作内容方法上融入;体现“三个效果”,分别是对出版社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促进效果、对出版社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支持效果、对青年职工队伍的建设效果。团总支在未来将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转企改制为契机,继续围绕“我与社科文献共奋进”这一主线,带领青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共青团制度建设、创新青年工作机制和载体,以优质服务促进出版社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