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亚太秩序是把“伞”
王义桅在《国际观察》2009年3期撰文指出:随着“亚太世纪”的出现,美国的战略重心不断东移,原有的以安全—贸易为主轴的“辐辏”结构面临着中印崛起以及地区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挑战。由此,美国提出了对亚洲的“再确认”战略,形成了以伞型结构为特征的新亚太秩序观。美国位于伞尖,美日同盟是伞柄,美韩、美澳、美新、美印、美中为伞骨,基于共同战略、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的三环机制为伞边,经济贸易投资网为伞布。
“软权力”如何生成
吴瑛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3期撰文指出:“软权力”是由信息所承载的文化力,它是由主体对文化软资源进行施动,通过信息传播链条,被客体吸纳的力量。舆论“软权力”的行使一方面通过话语的信息传播使对方因群体的“意见气候”而限于“孤立恐惧”,另一方面通过“多数人的声音”陷对方于自我怀疑的认知困境中。“软权力”的生成最终取决于信息的传播效果,未被吸纳的文化资源不能产生“软权力”。
人脆弱,场所也脆弱
寇丽平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年3期撰文指出: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局部聚集人员大于50人或人群密度大于2人/平方米的公共场所。其脆弱性分析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场所建筑的脆弱性分析应着眼于建筑材料、建筑整体布局、建筑防火设计、安全疏散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等;场所内人员的脆弱性应考虑到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工作人员安全疏散的相关技能,也要考虑普通人员的安全素质。
没文化就没竞争力
杜维明在接受《文汇报》2009年7月13日采访时指出:文化底蕴不太厚实,是说知识分子的文化底蕴不厚实。原因是很多人太功利、太现实。另外,在价值领域从事研究的知识分子不够多。从文化角度来看,如果把中国最好的报纸与美英日最好的报纸相比,比如与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英国的《金融时报》以及日本的《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相比,你会发现,中文报纸的文化信息量少,关注的主要是娱乐、企业、商业和体育。《朝日新闻》有许多卖书的广告,这种情况在中国不多见。对一个民族来说,如果文化底蕴不够,在纯粹的经济方面的竞争力不会很强。
农民工“消失”需彻底破除二元结构
徐恒杰在《农民日报》2009年7月15日撰文指出:“农民工”不是因地域而产生的概念,而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带有时代性特征的概念之一,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消失”。“农民工”的定位在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下很难改变。其最终“消失”需要整个社会付出巨大努力,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广大农民工群体以及广大农村居民普遍享受基本无差别的国民待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