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刘玲琪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近期以“良好”鉴定等级结项。该课题以陕西为例分析、提出了当前我国西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所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陕西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因地制宜,呈现区域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特别是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试点以来,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经济的能力提高了,群众获得了实惠,生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促进了陕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证分析表明,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实践中,作为利益导向对象的家庭的确得到了相应的益处,各相关群体对这一政策都有较高的认同。群众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需求,只是往往被现实生活的困难和无奈所掩盖,许多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在他们身上还无法得到更好的体现。研究发现,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关键因素在上级政府,落实情况与政府级别呈正相关关系。在执行利益导向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实际上更侧重于经济资本建设,相反对于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建设则有所忽视。
由于受时代、经济、政策、法制、体制、机制、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还面临许多挑战。随着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内涵的改变,建立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无疑是能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成果,使计划生育政策更具说服力、更加人性化,进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李耀平)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