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出现需要三个条件
瘟疫亦称大流行病,指大型且具有传染力的流行病,在广大区域或全球多处传染人或其他物种。但流行病不一定都属于大流行,如癌症至今无可救治,造成世界许多人口死亡却不属于大流行病,只因癌症不具传染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大流行病的出现应符合下列条件:1.一种新病原在人群中出现;2.病原因感染人,引起严重病况;3.病原易传染,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历史上出现多次瘟疫,许多都与动物有关,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鼠疫等。疾病大流行除了可造成死亡,摧毁城市与国家,瓦解文明,甚至可以毁灭族群、物种,若人类有幸得以控制疫情,则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进而提升人类福祉。
字源
●瘟疫
根据中国古籍《集韵》:“瘟,疫也”,而唐代作家柳宗元的《永州龙兴寺息壤记》记载:“南方多疫,劳者先死。”至于瘟疫一词,乃自古沿用至今,最早运用该词的著作,可能为《抱朴子》:“经瘟疫则不畏,遇急难则隐形。”
●大流行
大流行一词,应是随西方流行病学传入中国的,依照英文“Pandemic”一词的字义拆解而来。一般使用拉丁字母、希腊字母的语言对大流行病的称呼,皆源自希腊语“παν”和“■”,前者表示“泛”,后者表示“人群”,也就是在人群中广泛流行之意。
世界瘟疫年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