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源于历史上的元帝国时期,20世纪90年代被西方大肆渲染和炒作。
1990年,日本防务大学学者村井友秀,在《诸君》季刊上发表《论中国这个潜在的敌人》一文。
1992年,美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芒罗,在《政策研究》(秋季号)上发表《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
1993年,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
1997年,伯恩斯坦和芒罗出版《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1998、1999年,特里普利特和爱德华·廷珀莱克合写《鼠年》和《红龙跃起》两本书。
1995年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国威胁”的言论在海外一度迅速扩散。
“中国崩溃论”
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兼历史学家托马斯·罗斯基发表《中国的GDP统计发生了什么?》和《中国的GDP统计:该被警告?》两篇学术文章。
2001年8月,美籍华人章家敦出版英文专著《中国即将崩溃》。
2002年1月,美国人斯塔德维尔出版《中国梦》一书。
2002年4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中国为什么造假账?》一文。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此外,中国经济增长还面临国企改革困难、环境污染、金融体制僵化等很多结构性障碍。因此,中国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中国粮食危机论”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学术文章《谁来养活中国?》。
1995年下半年,莱斯特·布朗出版专著《谁来养活中国?》。
布朗认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在其持续的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善,未来的粮食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发展中出现的“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和“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未来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会下降,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是巨大的粮食缺口。
为此,中国将越来越依赖粮食进口,并因此冲击世界粮食供应和价格。即使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国际市场也不可能向13亿中国人提供如此巨量的粮食供应。作者预言中国的粮荒将冲击世界。
“香港死亡论”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香港之死》。
2002年上半年,《财富》杂志发表《谁要香港?》。
在《香港之死》一文中,《财富》亚洲区女记者露易丝·克拉尔断言:香港回归后,必将丧失它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北京会控制香港特区政府的各个部门;英语会被普通话所代替;外商会受到不公平待遇;人民币会取代美元与港币挂钩;解放军士兵会布满大街。
露易丝·克拉尔预言,香港将失去它作为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商界会撤离香港,腐败会滋生并扩散,“香港未来的赤裸裸的真相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完蛋”。
“共产主义终结论”
1988年,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出版《1999:不战而胜》。
1989年,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出版《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
1989年,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国家利益》(第16期)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
1992年,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专著《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这些论著系统地提出了美国应该制定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即在军事遏制的基础上,发挥美国的经济优势,以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等条件,诱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