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专家解读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26 09:2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高辉清:中国问题可以解决

  在全球经济危机之下,中国经济确实遇到很大的困难,有很多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解决,但是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消费需求问题是纲

  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并走向崩溃有三个阶段:爆发、恐慌、崩溃。中国政府反应迅速,及时拿出了救市政策,还没出现恐慌就把漏洞堵上了。而美国是到了快崩溃的时候,政府才开始行动。
  不过,中国及时出台的救市政策更多是为了救急,在解决结构性对冲方面力度不够,这对解决主要矛盾——消费率偏低不利。令人欣慰的是,从今年6月份开始,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已经开始转型,主要是消费方面的政策,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
伴随着政策转型,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消费政策不如投资政策那样容易出台,投资和消费的主体不一样,投资主体很集中,而消费主体很分散。其次,受体制约束,促进消费的政策会打折扣,现在发改委管理资金审批,这主要是针对投资而非消费;商务部管消费,但是它审批资金的权力很有限。最后,未来可能会出现投资过多的问题,如果消费跟不上,尤其是农民消费不能很快调动起来的话,就会出现一些烂尾工程,银行“呆坏账”也会增加,还会出现资产泡沫,持续下去问题会更加严重。
虽然问题比较多,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消费需求能不能启动。这是纲,纲举目张,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怎么可能没办法?

  章家敦在“中国崩溃论”中认为,中国银行“呆坏账”无法解决,这怎么可能没办法解决?如果经济好转的话,“呆坏账”就不会出现,只有靠投资拉动的经济格局不改变时,“呆坏账”才会出现。如果消费需求确实靠经济内层的力量启动,“呆坏账”就很少。
  现在国外唱衰中国经济有两方面依据:一是出口大幅萎缩导致产能过剩,而且产能过剩幅度很大;二是银行“呆坏账”、泡沫以及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
  只要居民消费调动起来,所有的问题将不复存在,或者说都不会构成明显的问题。如果居民消费需求充分调动起来,就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就会进入正常状态,银行“呆坏账”不出现,资金就会从投机领域流向实体经济,泡沫也就减少了。只剩下通货膨胀的话,就比较容易解决。
  但是,我们也需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启动消费需求面临很多困难,有体制方面的,有居民消费信心方面的,还有长期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上的障碍。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和国企改革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像家电下乡这种政策只是救急,不具有可持续性。此外,很多国企的盲目扩张可能会带来“呆坏账”和烂尾工程等问题。
  当然,我们要以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不能受西方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中国崩溃论”的观点,是因为:第一,国外确实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他们历来参考的东西都不太准确;第二,背后有他们的利益;第三,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因为整天都处在悲观的环境中,看所有问题都是带着悲观色彩,很容易把别人的问题也看得很严重。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