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应取中等速度”
刘国光在《绿叶》2009年6期上撰文指出: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一个有利之处,是有助于将中国经济从高速猛进快跑急冲的危境中拉回来,这符合中国宏观调控的大方向。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如能以潜在增速或中速为准来安排经济发展,就可以从容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从长期来看,这样的速率才能实现“较快平稳”的发展,而不是大起大落,跟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率折腾。
学问的自由与自由的学问
叶秀山在《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6期上撰文指出:哲学所理解的自由,不是放任、任性意义上的为所欲为。自由的原初意义正在于摆脱一切感性欲求的控制,自由为理性的特性。自由为无限,为不受任何限制,但自由又不是空洞的形式,自由是实质的,有内容的;自由的哲学家就讲一个理字。没有学问的自由是空洞的,没有自由的学问是僵死的。
虚拟社区展现危机处理功能
金剑苞在《管理学家》2009年3期上撰文指出:“躲猫猫”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的成立和运作,意味着虚拟社区作为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治理介入的不断深入,该委员会在整个公共信任危机的处理和平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型组织形态,虚拟社区日益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虚拟社区对公共治理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治理主体的范围,有利于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法学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谢晖在《中国法学》2009年2期上撰文指出:法学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不是思辨分析、价值分析等哲学方法,不是成本与效益之类的经济学方法,也不是社会调查、比较分析等社会学方法,而是规范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在中国法学界获得应有重视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法学界以非规范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二是法学学科缺乏学科自主性。规范分析方法主要关注法的合法性、法的运行效果和法的实体内容,全方位考察法的构成要素;规范分析方法的对象,不是自然事实或者社会事实,而是由法律规范为前提所调整的主体交往行为的社会事实,即制度事实。研究方法
凭什么不能看自己的考卷
盛大林在2009年7月2日的《燕赵都市报》上撰文指出:高考中估分与最终成绩差距较大的考生很多,要求查看试卷的考生可能非常多。为避免那些估分与得分相差不大或者查阅必要性不大的考生都来复查,可为查阅设置一定门槛,比如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成立阅卷仲裁机构,对查卷后的争议进行仲裁。完全关闭救济渠道是不合理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开透明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既定方向,高考阅卷一直处于“黑箱”之中,这有可能损害公平。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