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办好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
作者:haowj   日期2009-07-02 15:2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奎元柳斌杰为《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揭牌

7月1日上午10时,陈奎元(左)、柳斌杰(右)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为本报创刊揭牌 本报记者 王宙/摄

  夏日的北京,阳光跃金,绿荫流翠。
  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的庆典。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创刊揭牌仪式。
  气势恢宏的大会堂内,彩旗缤纷,鲜花盛放,嘉宾云集,学者汇聚。《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号一叠叠摆放整齐,引人注目。学术与思想相互激荡,墨香与花香一同飞扬。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这份以理论学术研究为主的报纸,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努力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共同的精神家园。
  以学术的方式推动中国发展,以思想的力量引领时代变革,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高度,也是《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理论自觉和努力方向。

一方沉甸甸的标牌

  上午9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步入人民大会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国防大学原政委、上将赵可铭,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中将侯树栋,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庹震,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衣俊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李文海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陈佳贵、高全立,中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组长李秋芳,秘书长黄浩涛,原副院长汝信等一同出席创刊揭牌仪式。出席仪式的还有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艺术单位、新闻出版系统的嘉宾和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主持揭牌仪式。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奎元和柳斌杰一起为《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揭牌。随着红绸在众人瞩目下缓缓拉开,“中国社会科学报”几个大字展现在众人面前。这标志着《中国社会科学报》正式来到了广大读者面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持‘十个结合’,体现‘三个定位’,这就是我们的特点。”这是陈奎元院长对《中国社会科学报》的要求。在陈奎元院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同志同心同德、团结攻关,经过数月紧张有序的筹备,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各学科协调的办报队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积累了宝贵的办报经验。在这份报纸身上,凝结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沉甸甸的理论期待和学术追求。

全国新闻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揭牌仪式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发表重要讲话。
  柳斌杰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正式创刊,这是全国新闻出版界、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创刊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学术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必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理论学术交流平台。
  柳斌杰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才优势、学术优势和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办好《中国社会科学报》的重要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拥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家,培养造就了众多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模范,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这些都是办好《中国社会科学报》独特的条件和优势。负责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有《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六刊一报,拥有一支优秀的理论学术编辑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和出版工作经验,有能力把《中国社会科学报》办成一流的理论学术出版物。
  柳斌杰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新时代起步的,要在我国学术百草园中彰显其秀,就要坚持正确导向,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精品。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正进入改革发展历史最好时期,品种丰富、数量众多,国内出版物为当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学术进步、文化繁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旗帜和灵魂。一份报纸,特别是一份理论学术的报纸,方向问题至关重要。《中国社会科学报》要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报纸编辑和记者通过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研究方向和舆论导向,把报纸办成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的坚强阵地。
  柳斌杰最后强调,《中国社会科学报》要在全国多种报纸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还要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不仅要体现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还要体现较高的出版质量。一定要高起点,才能有高水平。希望编辑出版人员精益求精,切实办出特色、办出精品。《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一份年轻的报纸,也是一份充满希望的报纸,新闻出版部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好、服务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下,在报社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社会科学报》一定能够办成世界知名的理论学术大报,一定能够办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的学术园地和精神家园,一定能够成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理论阵地。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随后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发了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报》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王伟光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学术创新成果日益丰硕,哲学社会科学正处于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高度重视中国社科院的建设和发展,要求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建设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我院正在锐意改革、大力实施科研强院、人才强院和管理强院战略,积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努力实现中央“三个定位”的要求和目标。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报》就是我院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经过充分酝酿和认真准备,报请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小组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并获批准。今天,《中国社会科学报》正式同广大读者见面。
  王伟光指出,《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以理论学术研究为主的报纸,办报的方向和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党和国家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展现当代中国学术的丰富内涵,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共同的精神家园。

  王伟光就如何办好《中国社会科学报》提出了五点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报》,必须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必须突出鲜明的理论和学术特色;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学风文风,形成严谨活泼的报风。
  王伟光强调,《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报业的一名新兵要办出特色、创出品牌、赢得认同,殊为不易,报社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办报的成功经验,艰苦创业,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形成灵活高效、独具特色的办报体制机制。要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建设一支具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编辑和记者队伍。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报》的主管主办单位。但办好报纸,必须在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下,面向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依托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服务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使之成为团结和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武寅在主持大会时指出,当今世界,哲学社会科学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提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决策,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三个定位”要求作出的重要的战略部署。《中国社会科学报》已经成为一份注册在案的全国性报纸,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我们深深地感到任重道远,使命光荣。
  武寅介绍说,《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一份以理论和学术研究为主的报纸,主要由要闻、学术、副刊三个大的板块组成。承担《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出版任务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学术报刊编辑出版机构,它长期主办《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等六种学术期刊,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理论学术采编队伍。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为创刊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他们更渴望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虚心学习,迎难而上,去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来负责《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就是要充分地发挥杂志社在理论和学术上的独特优势,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一刊一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发表平台。

扎实工作,稳健前行

  学术思进,事业催人。当今世界的中国,是推进理论创新与学术繁荣的深厚沃土和广阔天地。举国奋进,历卅载而不辍;百年淬厉,经风雨而弥新。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正面临着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历史上少有的巨大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适合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正在全面展开。
  在这样一种恢弘博大的时代背景中,刚刚揭牌创刊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正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学术起点上,它将以报纸为舞台,以学术为生命,与中国学术同担当、共命运,扎实工作,稳健前行,在中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的伟大洪流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事业的推动者、见证者和欢呼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