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国外汇率传递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houbo   日期2009-08-26 12:3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汇率传递理论问题研究主要涉及汇率完全传递及其条件、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及汇率传递弹性大小的决定因素和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影响,特别是对国际收支调节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汇率是国内外商品相对价格和政府宏观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汇率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即汇率传递)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调节速度与效果、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贸易竞争力和经济冲击的国际传递等问题。因此,自从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以来,汇率传递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较早对汇率传递问题研究的学者是布朗森(Branson)和克雷尼(Kreinin)。
  国外学者对汇率传递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一价定律是否成立和汇率是否完全传递; 80年代开始,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研究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及汇率传递弹性大小的决定因素;90年代中期以来,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框架下,不仅拓展了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而且关注重点转向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影响。
  汇率传递理论问题研究主要涉及汇率完全传递及其条件、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及汇率传递弹性大小的决定因素和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影响,特别是对国际收支调节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

  汇率完全传递(即传递弹性为1)和完全不传递(传递弹性为0)是两种极端的情况,而不完全传递(传递弹性为0—1)是常态。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及传递弹性大小影响到贸易收支的调节速度与效果和贸易竞争力等问题,因此,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及传递弹性的决定因素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汇率完全传递或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可以依据垄断定价公式进行分解。依据康帕(Campa)和戈德伯格(Goldberg)汇率传递模型,若进口价格随汇率变动,那么汇率变动可能影响边际成本或加成(克鲁格曼)。此外,名义价格粘性会导致进口价格在短期几乎保持不变,也可以解释汇率的不完全传递现象。因此,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可以细分为:加成调整、边际成本变动以及名义价格粘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从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转向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影响。汇率传递弹性的大小对一国宏观经济有不同的影响。汇率传递影响的宏观层面主要表现在一般物价水平、国内外产品支出转换效应、最优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等。

  汇率传递与一般物价水平

  由于汇率变动影响一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汇率变动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汇率对一般物价水平的传递要低于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程度。这主要是由分销成本的存在导致进口品汇率传递弹性较低,以及进口品在总消费中仅占较小的比例所致。汇率变动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很多学者是从汇率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传递弹性角度研究的。从消费篮子的产品构成来看,汇率变动可能影响进口品价格和使用进口投入的本国产品价格。因此,CPI的汇率传递弹性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进口品在CPI消费篮子中所占的份额;进口品汇率传递弹性;本国产品的汇率传递弹性。其中,CPI的汇率传递弹性与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的汇率传递弹性正相关。此外,一般情况下汇率变动对进口品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对本国产品价格的影响,进口品占总消费的比例越高,CPI的汇率传递弹性就越大。

  汇率传递与支出转换效应

目前,大多数支出转换效应方面的研究集中于“消费者支出转换”。事实上,汇率传递弹性与支出转换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生产者支出转换”的情况也成立。在奥伯茨费尔德、迪弗雷克斯和恩格尔的研究中,当地生产商把进口中间品和当地产品结合起来制造最终产品出售给消费者。中间品以PCP定价,最终消费品以LCP定价。当汇率发生变动时,生产者可以在进口的和当地生产的中间品之间转换。奥伯茨费尔德认为在这种类型的经济中,也可能存在显著的支出转换效应,支出转换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中间品的汇率传递弹性和替代弹性。进口中间品汇率传递弹性越大,支出转换效应越大。

  汇率传递与最优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

  过去,有关最优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考虑经济开放度、要素的流动性和政策目的,没有特别关注汇率传递因素。近10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汇率传递与最优汇率制度的选择密切相关:汇率传递弹性大小决定不同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
  近年来,一些学者放松各种假定在更现实的条件下讨论汇率不完全传递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如科塞蒂和佩森蒂认为当汇率向最终消费价格部分传递时,汇率传递弹性越高,汇率对进口价格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越大,货币当局把稳定国内产出和物价水平作为优先的货币政策目标,该政策会提高汇率波动性,即最优的汇率制度越接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同理,汇率传递弹性越低,最优的汇率制度越接近固定汇率制度。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汇率传递的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首先,目前汇率传递的理论研究是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的,许多理论结果对价格设定方式等假设前提十分敏感。其次,在经验研究方面,估计汇率传递弹性的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关于汇率传递弹性大小决定因素和汇率传递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有待加强。此外,研究对象大多是发达国家,而由于数据等方面的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比较薄弱。最后,在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方面,偏重于对传递弹性的经验研究,而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及传递效应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汇率传递弹性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们认为,未来汇率传递理论除解决以上局限性之外,有两个新的研究方向值得关注:一是汇率不完全传递原因贡献度的分解。近年来,产品层面微观数据的可获性提高,学者们在不完全传递原因贡献度的分解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戈德伯格和海伦斯汀(Hellerstein)以及中村(Nakamura)的研究结果表明,边际成本变动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贡献最大(54%—78%),其次是加成调整(20%—34%),名义价格粘性所起的作用很小。二是从需求和供给的动态效应研究汇率传递问题。目前的汇率传递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静态的,在模型中引入动态变化是拓展汇率传递研究的另一重要方向。如瑞恩(Ravn)等通过考虑“习惯形成”,就引入了需求面的动态效应。阿莱桑德利亚(Alessandria)等则考虑到供给面的动态效应,从库存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不完全传递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