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社科快讯
作者:houbo   日期2009-08-26 10:1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首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揭晓

  本报讯 首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颁奖仪式日前在法国巴黎隆重举行,来自14个国家的近百名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的两篇论文获得此奖项,它们分别是发表于2007年第1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程恩富的论文《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四大理论假设》和发表于2007年第5期的南京财经大学教授何干强的论文《论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
  法国共产党前主席、法国加百利·佩鲁基金会主席罗伯特·余(Robert Hue)为五位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杯。其他三位获奖者分别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大西广、墨西哥城市大学教授海因茨·迪特里奇(德籍)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思华。他们的获奖成果分别为论文《关于贸易和资本转移的克鲁格曼模型与列宁模型及其一般化》(原载《海派经济学》2003年第1辑)、著作《21世纪社会主义: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民主》(德国柏林:KAI HOMILIUS出版社,2006年版)、著作《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据了解,“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由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发起设立,其宗旨是通过奖励2001年以来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上具有重大创新的世界各国经济学者,以促进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和发展。该奖评选标准是2001 年以来(含2001年)公开出版的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上有重要创新,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有重要改进的不同语种论文或著作。该奖为年度奖项,自2009年起每年评选一次,每年获奖成果(论文或著作)不超过 10 项。(此次会议详细报道见本期第6版)
(晓钦)

  学者建议设立“中国研究与学术期刊全球论坛”

  本报讯 7月4—5日,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单位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委员会协办的“学术期刊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举行。
  据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邓正来教授介绍,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推动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向世界。他认为,尽管中国的学术期刊国际化取得了若干成就,但是我们应该保有一种必要的危机意识,应该反思我们在国际主流学术格局中的位置,应该思考“走向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政治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古德曼德·赫恩斯(Gudmund Hernes)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国的地位与学术发展”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一个国家融入全球社会,需要具有充足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一个受关注的对象,具备国际合作的能力。而作为知识载体的期刊的意义就在于它对知识的传播和推介,而学术期刊进入国际学术视野,则要注意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类型等方面。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全球英文学术刊物高层次论坛。有学者指出,真正确立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学术界中的相应地位仍任重道远,并倡议设立“中国研究与学术期刊全球论坛”。
(郑巧)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