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影响
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系教授们说,瑞典经济至2008年春季仍是一片繁荣景象,银行业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受创,而且在对波罗的海国家投资中获得高收益。当时通胀低、失业率低,财政有盈余。但随着国际贸易量锐减,从2008年下半年起,危机对瑞典经济的不利影响开始显现出来,毕竟瑞典是一个小国,而且经济开放度很高,受国际市场冲击,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很大。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OMXS指数2008年全年下滑幅度达到42%,改写了1931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时创下的40%的历史纪录,瑞典银行业股票跌幅高达60%—70%。瑞典中央财政2008年尚有占GDP总值2.5%的盈余,2009年估计要出现占全年GDP 总值4%的赤字。由于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下滑迅速,瑞典国家权威经济部门已经将原先预计的2009年GDP下降2%提高到4%,但对2010年GDP增长2%的预期维持不变。
失业的影响主要在私有部门的一些行业中,对公有部门雇员如教师们则没有什么影响,甚至由于某些减税和物价降低,他们还得到了实惠。有的行业受影响并没有预计的那样差。由于克朗贬值,入境旅游人数大增,2008年旅游业收入比2007年还增加了4%。即使冬季旅游,人数也没有减少,其中有大批滑雪旅游者。有65%涉及旅游业的公司对今年旅游业前景表示乐观,悲观的只有8%。2009年3月至5月,瑞典全国房地产价格比前三个月平均上涨将近1%,虽然与2008年同期价格相比仍低2%。这或许是一个经济向好的信号。
瑞典统计局公布2009年5月份的失业率为9%。这个数字背后是工会和雇主协会的激烈角逐。瑞典工会之强大,世界闻名,瑞典人的工资就是根据工会与雇主协会的协定制定的,协定为期三年。现有的协定2010年3月到期。依据这个协定,工人的工资在协议期内要提高10%,也就是每年要涨3%左右。但现在危机情况下,雇主协会认为,企业面临困难,不仅2009年很难涨工资,2010年也不可能涨,而且目前要允许一些地方企业减工资,或在协议工资底限以下雇人。工会的大致意见是,今年加薪可以推迟,但不能取消;不能在协议工资外雇人,也不准减薪。因瑞典有三大工会联盟,分别代表蓝领、私企白领和政府雇员,因此,不仅它们各自的立场略有不同,而且每个工会联盟内部的各行业工会也意见不一。因此劳资双方谈判几次都无果而终。
学者之间也有分歧和争论,有的认为,过于慷慨的福利已经侵蚀了人们的工作动机和相应的社会规范,越来越多的人在滥用福利政策,虽然近年来福利政策有从严从紧的趋势,但仍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否则福利负担将压垮福利国家,降低瑞典经济的竞争力。瑞典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中期曾名列世界第三,但现在已下滑到第18位。为了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当在雇佣、解聘及工资问题上给予企业更多的选择权。也有学者认为,福利与效率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瑞典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就实现了福利、经济、效率、工资共同增长。这就是获得世界赞誉的瑞典模式。滥用福利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其程度和趋势被夸大了。瑞典需要认真总结经验,调整模式,保持瑞典的特点,而不是一味地全球化、经济自由化。
会见工会官员
在访瑞计划中要求约见劳资双方,但不知何故,斯德哥尔摩大学只为我约见了工会人员。与我见面的工会官员是私企工会联盟的,一见面他就告诉我,上周为2010年新的集体协议的预备性谈判又破裂了。我问他:经济形势难以预料,为什么合同中不留有余地?如根据经济增长多少,加薪多少,出现负增长时,工人也要承担部分责任,停止加薪甚至减薪。这样是不是对双方更公平?他说,他就是谈判代表,这些年来,协议从来都是加薪,还没有签过减薪协议。不过,这个问题今后要考虑。他承认,目前工会处境困难,会员人数有所下降,从占全体雇员的80%多,下降为目前的70%多。但相比其他西方国家,瑞典的工会组织率仍是最高的,如美国不到20%。我问:既然工会的协议对所有工人都生效,为什么工人要加入工会?会费不也是一笔支出吗?他认为,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瑞典有工会传统,一个人的父兄都是会员,他就容易成为会员。二是保障因素,瑞典人生活中要有各种保险,工会就是一种工作保险。三是政治因素,如果没有工会,工人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工人有这个意识和觉悟。目前会员费每月大约为400克朗,依个人工资高低略有不同,其中含200多克朗的失业保险。
我问他高工资会给企业造成压力,企业破产对工人不是也没有好处?如果降低些工资,劳资双方共渡危机难关,不是双赢吗?他说,这不是瑞典人的方式,我们集体协议中有关公司发展的战略,提高效率可以有各种手段,但唯独没有降低工资。公司办不下去就破产,工人们转移到更有效率的公司。整个行业都失去了效率,就换其他更有竞争性的行业。现在我们没有纺织厂、钢铁厂和造船厂,工人照样就业,工会有组织培训工人的责任。在经济危机的特殊时期,可以依靠其他措施保护一些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企业,毕竟破产引起大批失业现象,不利于社会稳定。但一般情况下,瑞典不保护无效率的企业。瑞典在20世纪60年代淘汰了纺织业,70年代淘汰了造船业、钢铁业,只保留了少数特种钢厂,下一个面临淘汰的很可能是汽车业。
我问,在欧盟化和全球化的压力下,即使没有经济危机,资本显然比劳工的灵活性更强,因而更具优势,如果工会人数继续下降会有什么后果?他相信,就像经济危机触底要反弹那样,工会势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也必然会重新崛起,工会发展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瑞典工会近百年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劳资冲突激烈时期;第二阶段从30年代中期社民党执政到70年代中期,是瑞典模式形成时期,劳资关系相对稳定和谐;第三阶段是80年代到目前,是瑞典模式的调整期,旧的劳资关系已经不适应形势,新的关系还在调试中。他认为,第二阶段和谐关系的破裂与工会过于强大有关,当时工会凭借社民党控制着议会,已经不屑于再同雇主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了,而是直接在议会通过有利于工会的立法,这样失去了谈判合作的基础。我听后有些吃惊,还追问了一句:你认为工会打破了劳资平衡?他说,可以这样认为。劳资是谈判对手,也是经济伙伴,因哪一方强大而导致劳资关系失衡,都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引发双方关系的重新调整。
31天的访学生活是短暂的,但它所引发的我对瑞典的怀念和思考将是长久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