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无须“热”
□刘梦溪 来源:《寻根》2009年3期
如果承认国学是一种学术,则不论国故学的定义也好,固有学术的定义也好,“六艺之学”的定义也好,都无须也不可能太热。如果真心实意地喜欢国学、爱护国学,勿为时下虚张的国学热推波助澜,尽量使国学的概念减肥瘦身,以朱子“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为旨归。关于国学,不是热不热的问题,而是需要现在就着手做起来的问题。所要做的主要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一、二年级,正式开设国学课。课目的名称就叫“国学”,内容则以“六艺之学”为主。化难为易,编订出合适的教材。原则上简而不繁、由浅入深,选本以白文为主,然后渐及于注。入手通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而尤其以《语》、《孟》为取径,更为便捷。小学应以诵念“四书”为主,初中巩固“四书”,同时初涉“六经”简选本,使诵念和讲解适当结合。高中“四书”、“六经”之外,兼及庄老诸子。大学一、二年级可稍稍接触经解,顺便寻览学术史,包括宋明之儒的著作、老庄佛学的代表著作及前四史等。选读选学,简读简学,并非要花很多时间。苟能如此,则中国文化的源头经典、固有的文化传统等便和当代人不期然地连接了起来。 (黄维政摘)
传统物质观需要变革吗?
□维之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2009年3期
传统的物质观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真有变革的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其必要性乃由心身问题的困境逼迫出来的。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要求心理现象只能为物质属性,但心象、知与我这三种特征又表明心理现象不能向传统观念的物质属性还原,而心物二元论又因无法解决心身和谐问题而终难成立。因此,只能变革传统物质观而使心理现象成为新观念的物质的属性。第二,传统物质观也并非天经地义的真理。第三,变革物质观,只是一个思想观念上的改变而不会带来任何损害和代价。一旦实现了物质观的变革,就可以承认物质原含有心理发展的潜在根据,当它向人脑进化时就发展出了感知能力和人类心理现象。当脑作内向感知时,它的表现状态为心理现象;当脑被外向感知时,它的表面状态为神经生理活动——物理现象。这两种感知状态为一个脑体的两个方面而对应平行,构成一种心身关系,即“一体两观关系”,此为心身问题的一种解决。同时,由于脑具有感知能力,是一个有知性的主体,因而也是一个“我”或自我,这个“我”以其知性知道着心理现象的存在,心理存在的三大特征也得到实现。(韩慧英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