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尔·科尔布鲁克(Claire Colebrook):文学理论家,文化研究学者,后结构主义研究专家,尤以德勒兹研究驰名国际学术界。现为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英文系教授,曾任英国爱丁堡大学现代文学理论教授(2000-2008)。主要著作有《新文学史》(1997)、《伦理学与再现》(1999)、《吉尔·德勒兹》(2002)、《理解德勒兹》(2003)、《德勒兹:疑难导引》(2006)、《哲学著作中的反讽》(2002)、《弥尔顿、恶魔和文学史》(2008)和《德勒兹与生命的意义》(2009)等。
金惠敏(以下简称“金”):由于电子媒介的弥漫,近年中国学者关于文学存在的命运有很多争论,美国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在中国撰文启动了这样的争论,他担忧电子媒介将导致“文学”的终结。在这些论辩中,学者们经常将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尖锐地对立起来。若是从此角度看,当然会有一个“文学”的终结了。作为印刷文化的“文学”具有这样一些意味:它在语言学上是有深度的、有意义的,它是属于精英的。但是,“文学”作为印刷品又发挥着将精英大众化甚或将神圣大众化的作用。18世纪的“文学”在许多情况下是指流行文学,或者可称为市场取向的那类文学,当时“文学”因大众化而欣欣向荣。可以说,大众化对于“文学”并非一件坏事。我想了解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关于文学危机的讨论的。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