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一生笔耕不辍,身后遗留下来的文献遗产多达20万张,其中包括大约1万5千多封信函,5万件论文﹑草稿﹑摘录等。这些手稿绝大部分用拉丁文、法文、德文写成,其余则用英文、荷兰文、意大利文及俄文写成。文稿涉及的范围更是包罗万象:政治﹑经济﹑哲学﹑数学﹑逻辑﹑医学﹑物理﹑技术﹑地理﹑历史﹑语言﹑神学。假如把这些手稿一张一张地连接起来,总长度大约是60公里。无疑,这是莱布尼茨留给全人类的一笔珍贵的文化与精神遗产。
莱布尼茨一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欧洲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以及欧洲人特别是其中的传教士们在中国的活动。在保存下来的文献手稿中,涉及中国的(大部分用拉丁文或法文写成)资料可以被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书信、论著、笔记、原始资料。
书信——按照收信人以及信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与生活在中国的传教士的直接或间接通信,非常著名的是与法国在华传教士白晋的通信;与欧洲学者专门讨论中国问题的书信,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1715—1716年写给法国学者雷蒙的信即著名的《中国自然神学论》(尽管严格来讲这应该是一篇哲学论文,而不是书信,即便是书信,也是一封未发出且未完成的信件);在不是以中国为主题但多少涉及中国的其他书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莱布尼茨与著名学者德博斯(Des Bosses)的信函来往。在保存下来的1706—1716年的130多封用拉丁文写成的两人的来往书信中,中国的文化、哲学、欧洲对中国的争论、有关中国的消息等一直是常见的话题,但专门论述这一题目的书信则相对不多。从数量上看,最后一组最为庞大,也最难把握。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