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编 读 往 来
作者:haowj   日期2009-12-11 11:0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让我领悟到学术的魅力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从期待到关注,每一期报纸都让我受益匪浅: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自己分析领悟现实生活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贵报让我充分领悟了学术的魅力,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定位:在潜心科研的同时,更要心系天下,关注民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的关注点,对此领域,在调研中我存在着许多困惑,例如,国家大力投资兴建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农村的使用率极低。近期读到贵报第39期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专题策划,专家学者的深层解读使我茅塞顿开,深刻意识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

  愿贵报继续坚守高尚的学术品位,秉承强烈的现实情怀,倾听基层的百姓心声,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路冠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了解各领域思想的平台

  自从我院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后,我一直很关注贵报的各种报道。

  原来在南京大学,各个院系的著名教授能经常聚在一起,保持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这让我受益匪浅。来广州工作后,这方面的沟通缺少了,而且很多学术资料和信息不太好找。现在这份报纸为我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同时,我很关注不同领域学者的不同思想观点,通过报纸的学科版,坐在办公室里,我就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思想,了解各个领域的学者正在从事什么研究。感谢贵报。

  (郭熙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增加对社会热点的讨论

  改版后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无论是整体版面设计,还是文字风格,都堪称优秀,总体感觉很好。作为一名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虽然贵报是社会科学报,但社会科学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文章相对较少,文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比例较大。我建议增加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动态的报道,这可以成为贵报的特色。

  第二,报纸文章的问题感需要加强。贵报文章关注更多的是某一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且偏重综述概括,是对别人研究的再研究。这样的取向容易脱离实际,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一方面,报纸对各学科的最近研究进行了总结介绍,这很重要;但另一方面,报纸更需要踏实、具体的研究,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报纸沉重的分量。

  第三,增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作为一份社会科学大报,理应偏重对学术问题的报道,但也需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贵报可以从专业视角出发,结合相应的理论,回应当前重大的社会问题,为读者提供一个对热点问题的“冷思考”空间。我期待读到更多短小精悍、真正有学术品位的文章。

  (郭亮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作为一份纯学术性报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时常带有轻松诙谐的笔调,在庙堂与民生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我十分欣喜。

  如果,这种沟通能够更加关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当下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用批判的眼光审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我相信读者群会更加广泛。

  (彭兴蓬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