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辉 通讯员李昕)近日,在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举行的“首届东亚人类学家研讨会”上,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何明表示,东亚人类学家面临着获得国际学术发言权被西化、挑战西方学术话语霸权被边缘化的两难困境,破解这一困局的唯一出路就是东亚各国的人类学家们团结起来,建构一个属于东亚的学术共同体。
何明认为,随着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东亚社会接触的频繁和深入,东亚各国之间更需深入系统的跨文化认知需求,以求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避免冲突。为此,东亚人类学家需要搭建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建构学术共同体,以便沟通交流、各自阐释本文化的成果、交互调查研究他国社会文化、合作探讨构建跨国家的“东亚文明”或“东亚文化圈”等。
越南的阮范成(音译)教授认为,文化认同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的构建并具有政策的导向性,文化认同和民族主义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民族主义趋向于以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
有学者认为,文化认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文化不是静止的,也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中的,因此对文化自然环境的适应、改造、利用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社会文化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次会议由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心与韩国首尔大学人类学系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