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乐土想象
作者:haowj   日期2010-01-07 15:1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所谓乐土,实即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栖居地,它深受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与思想意识的制约与影响。人们在幻想世界中建构的仙境乐土,往往建立在现实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的基础之上。不同地区的实存地理会产生不同的乐土想象,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四种不同类型的乐土, 即平原型乐土、山岳型乐土、沙漠型乐土和洲岛型乐土。

  平原型乐土,代表性的记载当数《山海经》中的都广之野、诸夭之野与巫臷之国,无论它们的地理位置处于海内、海外还是大荒,都带有明显的平原景观特征。《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在后世,影响最大的平原型乐土无疑当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此类型的乐土通常是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理想化,带有明显的田园风格。

  山岳型乐土以中国神话中的昆仑山为代表。总结一下先秦文献中有关昆仑的描写,可知其上面有壮丽的宫阙(增城),精美的园囿(悬圃),四周则环绕着弱水,长着各种奇花异木、珍禽异兽,并产不死之药,各类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大多生活于此。

  沙漠型乐土可以基督教中的伊甸园和伊斯兰教中的天园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一个封闭的、充满生命之树的完美庭园,中有果树、花和温顺的水,喷泉位居中央,由“荒野的”高山森林所环绕。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