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先秦时期的不少思想家,都极为重视“立德”。如《尚书》:“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周易·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厚德载物”,即厚德育人也。《论语·为政》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又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荀子·劝学》也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当时的有识之士,还把“立德”视为人生头等大事,而将“立功”、“立言”置于其次。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
老子在劝人立德问题上,更有其与先秦诸子不同的闪光思想。老子尤其把人君立德于民视为“爱民治国”的表现以及国家的“长生久视之道”。老子劝人立德,可概括地分为三个层次。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