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军关系发展仍存障碍
□罗援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09年12月15日
2009年6月以来,以中美国防部第10次磋商为契机,中美军事交流逐渐恢复了正常,并进入了相对热络阶段。在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中有一个潜规则,即打不败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中国的崛起对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中美军事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块短板,两军关系始终存在着四大障碍:一是台湾问题,即美国在强化和台湾的实质性的军事合作,特别是继续向台湾军售;二是美国不断地派军机、军舰到我国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进行抵近侦察;三是美国有一个《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还有一个《迪莱修正案》,在12个领域限制和中国的军事合作;四是美国对于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军力发展的合理性、正当性提出质疑,每年要发布一版中国军力评估报告。
(胡荣荣/摘)
城市化不能见物不见人
□邓聿文 来源:《东方早报》2009年12月17日
过去30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从农村转移出去的人口较少,存在一个在城市和农村间迁徙的庞大农民工群体。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只求城市空间扩张而忽略人的因素及其重要性的城市化。目前状况是:在传统城乡二元体制外,又在城市内部产生了一个新的二元社会结构。农民工在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还无法享受市民待遇,他们只是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而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人的发展始终是城市化最重要的目标。
(黄维政/摘)
解决“民工荒”不能盲从西方就业理论
□宋劲松 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5日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的微观基础是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供求变化之间的关系。新古典经济学从完全竞争和理性人的假定出发,得出单个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价格的关系。而“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以廉价劳动力为主的增长模式导致一些企业对工人缺乏吸引力。其次,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轻农民工把企业能否提供发展机会视为重要的因素,这使得他们并未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选择更多地工作。再次,从供需结构看,企业对中高级以上技术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但在就业市场中这类劳动力相对紧缺。只有经济结构调整好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改善。盲从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不符合我国现实。(刘鹏/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