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绿地谁作主
□方小晶 来源:《钱江晚报》2009年11月27日
近日,在上海一片无偿划拨的绿地上建起了高尔夫练习场。面对居民的质疑,杨浦区官员称,这是为了让这项贵族运动走近平民百姓,况且,高尔夫球场也是绿地。即使在民怨鼎沸、媒体争相介入报道之时,高尔夫练习场的施工仍未停止。不久前,为了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广东番禺提出不排除用全区投票的方式决定选址之争。“公投”当然是种极端方式,未必事事皆用。但在大型公共项目决策之前,先听听与之休戚相关的老百姓的意见,应该是必要的程序。“公共”两个字不能只是好看的帽子和某些官员的遮羞布,因为随着一块绿地被蚕食,政府的公信力也被利益置换了。
(宋晖/摘)
风险潜伏在扭曲的财富路径中
□章玉贵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9年12月15日
在工业化初期,80%的财富来源于劳动和土地;工业革命后,大约80%的财富来源于市场主体所控制的资产溢价。20世纪90年代,世界财富观念演变成对金融资产的追逐,金融在财富增值中的作用被无限放大。金融与产业革命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金融一旦俘获了实体产业,投机便成为创富的主要手段,社会财富结构势必严重失衡,整个国家也将处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临界点。迪拜就是深受美欧财富观念与财富模式影响的中东样本,其危机本质上是财富模式与财富观念的危机。同样,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财富观念和财富模式,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扭曲。将更多的经济资源与要素投入到金融与其他服务产业中,尽管会带来短期财富快速增长的表面繁荣,却潜伏着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许建康 孙三百/摘)
宏观调控切莫轻言“定调”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48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文章就此认为明年经济工作基调已定。然而,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控政策需要应时而变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政策必须依据经济随时调适,即便是在同一政策基调下,调控力度也有强弱之分。明年大量深层次矛盾开始进入相对集中爆发期,许多不断凸显、但又相互抵牾的政策需求极易造成实际出台的调控政策互不兼容,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可能更难拿捏。比如,积极财政政策是否会因“挤出”效应导致提振内需更为困难,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造成投资效率更趋恶化等。另外,时下外来的货币迷局显然比2007年、2008年时棘手得多。在实体经济相对较低增长的情况下,其最糟糕的去向可能是一定程度的滞胀。而滞胀的治理,绝非一概而论的“从紧”或“从宽”所能奏效。因此,明年经济工作只能是在复杂局面中的相机抉择,至于“定调”言犹过早。
(许建康 孙三百/摘)
干得多为什么不能挣得多
□崔鹏 来源:《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日
试图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之间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发很多问题。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与此同时,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这种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现象,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更不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在绝大部分百姓的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收入的情况下,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以工资改革为核心,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但真正落实还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即要按照GDP增长比例确定劳动者报酬调整的幅度和频率,确保职工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韩慧英/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