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雏菊与雨果的遐想
作者:haowj   日期2009-12-29 16:5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1841年5月29日这一天,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写了一篇题为《雏菊》的短文。在写这篇短文的前几天,雨果经过巴黎的文宪路,路边的一处木栅栏引起他的注意。原来栅栏里面是两年前被大火焚毁的巴黎滑稽歌剧院的场地。雨果的好奇心使他轻轻地打开了那只剩断壁垣残的建筑物的门,走进了这个早已不为人所注意的场所。雨果发现,这个经过大火洗礼的昔日曾经熙熙攘攘的地方,如今变得“凄凄惨惨,无比荒凉。满地泥灰,到处是大石块。曾经加过工的被遗弃在那里等待,苍白如墓石,发霉像废墟。场里没有人。邻近房屋的墙上留有明显的火焰与浓烟的痕迹”。

  雨果看了这些很不甘心,难道这里就真的找不到一点生命的痕迹了吗?应该知道,对一个作家来说,最令他心动的不是那些无生命的死物,而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东西。文学永远与生命同在。文学必然是有生命的,生命也必然是文学的沃土。雨果以他文学家的眼睛继续寻找,他终于有了收获。在一个墙角的一块巨石后面的阴暗处,他看到长出一些小草。小草就是生命,就是让作家感兴趣的东西。他的短文写道:

  我坐在石上俯视这棵植物。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