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从书斋走向生活——读陈先达《哲学闲思录》
作者:haowj   日期2009-12-29 16:3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哲学闲思录》

  陈先达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第1版


  大凡哲学书籍,给人的印象或为高头讲章,多宏论伟议,有理性之维而失感性之度;或更甚是文字佶屈聱牙,直接把读者拒之门外。陈先达的《哲学闲思录》却全然是一番新气象。文章长者逾千字,短者数百字,哲学从书斋走向了生活,又从生活中发现智慧、提炼哲学,逻辑严密而又清新可读,颇具理论厚度又散发出浓浓的文史气息。

  “‘闲愁最苦’,这是诗人的情感;‘闲思最乐’,这是哲人的品格。”作者在序中这般说。无疑,作者是把“思”视为一种快乐的过程,这种情绪传达到文字上,短文便也不枯涩,不凝滞,读来行云流水,使人兴味盎然。

  在书中,我们读到的不是一个口念偈语的危坐老僧,而是一位以舒缓语气探讨生活、哲学和文化的亲和老人。说得更准确些,是一位练达而乐观的老哲学家在娓娓讲述。记得陈先达曾作一首名为《闻道》的七律,其中有两句为“书生老矣难荷戟,闻道犹能以身求”。在《哲学断想》中,作者也自称乐于“劳我以老”,“如果键盘声能与心脏的跳动同时停止,这将是我最大的幸福”。凡书中种种论题,既充盈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又外溢出作者的豪迈之气。我们在书中相遇的,正是这样一位老者。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