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作为概念,最早是著名匈牙利美学家贝拉·巴拉兹在1913年提出来的。那些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有人说它是“大众文化”的代名词,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化身,不管文化界如何争论,视觉文化以它强大的世俗力量正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正如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指出的:“我坚信,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视觉文化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对于视觉文化广泛传播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即由审美泛化带来的文化状态,波德里亚称之为“超美学”(Transaesthetics),意思是艺术形式已经渗透到一切对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变成了“美学符号”。他认为,一切事物,即使是日常事情或者平庸的现实,都可归于艺术之记号下,从而都可以成为审美的。现实的终结和艺术的终结,使我们跨进了一种超现实状态。对波德里亚来说,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高悬于现实之上的精神活动,它进入了无所不在的广泛领域。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