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两岸的中国近代史学术交流
作者:haowj   日期2009-12-25 09:5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从零的突破,到有了较为全面的开展,不到20年时间。

  两岸交流 从起步到全面开展

  20年前,两岸学者迫切需要了解对方,但是,存在许多政治禁忌,难以逾越。1972年,我所在的研究所(那时称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开展中华民国史研究,到1978年陆续用内部交流的形式发表了若干研究成果,并整理出版了一些史料。1981年公开出版了《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第一卷。此举引起台湾政界和学界的紧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任孙思白先生,当时曾在《近代史研究》杂志著文,说明近代史研究所研究中华民国史的缘由,解释研究民国史是学术行为。但是,这篇文章台湾的朋友们似乎并未读到,可见两岸学术交流的不易。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从此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1982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亚洲年会,主办方在年会中安排中国大陆和台湾近代史学者见面,共同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大陆方以当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为团长,李宗一、章开沅、赵复三等为成员,组织了代表团;台湾方则以当时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孝仪为团长,李云汉、张玉法、张忠栋等为成员,组织了代表团。据张玉法院士后来告诉我,在行前,台湾代表团秦孝仪团长交代了见到大陆学者要不茍言笑的原则。事也凑巧,从旧金山到芝加哥的飞机上,两岸学者坐到了一起。胡绳团长一行主动向台湾学者微笑打招呼,台湾学者则表现拘谨。在芝加哥的会议上,两岸学者就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出现了争论和相互辩驳。这是两岸近代史学者第一次在国外的会议场所碰面并就中国近代史问题交换意见。

  1989年起,陆续有台湾学者、台湾团体到大陆访问。我个人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多次在所内接待来自台湾的学者。199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首次邀请了“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吕实强以及张朋园研究员、林满红副研究员出席。1991年8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卫藤渖吉与美国东西中心代主任杜维明联合在美国檀香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学术会议,两岸各有10人出席。大陆方面有金冲及、张岂之、李文海等,台湾方面有蒋永敬、张玉法、吕士朋、李国祁等,我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两岸学者相处甚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