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鲁小彬)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的“国际汉语教育史研讨会”上,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表示,语言研究既需聚焦每一特定时段,更需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语言接触过程中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张西平认为,学习者在语言接触中,不仅在学习目的语,也根据自己的语言传统对目的语产生了影响。因此,需从语言接触的角度重新认识外语教育和母语的关系,重新认识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与汉语本体的关系,重新研究学习者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世界汉语教育史与汉语史的研究密切相关,应把近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作为近代语言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对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新的学术意义。
此次研讨会由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商务印书馆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与会学者就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的汉语教育史、汉语的变迁与发展以及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代表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