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启迪年轻人思维的重任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媒体担负的责任很重大。通过传播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先进理念,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和规范人的道德行为。通过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人们能在行动中自觉地规范自己。
面对网络新兴媒体的冲击,平面媒体依旧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深度报道、历史和理论阐述是网络媒体难以达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汇聚了众多高层专家,由它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很有特色,独树一帜。报纸可以在社会科学方面有更多的理论阐述,对当前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度的历史的理论分析,这将有助于启迪当前年轻人的思维,让年轻人更深入、更理性地了解当前的社会事实。对此,《中国社会科学报》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陈锡添 《香港商报》总编辑)
为“期刊”专版进言
作为执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报道之牛耳的《中国社会科学报》,自创办之日起,就开辟了“期刊”专版,专门刊登探讨期刊办刊之道的文章,功在不舍。如最近一期发表的《思想战线》杂志编辑撰写的有关稿源对办好刊物的影响的文章,就富有启发作用。相信假以时日,“期刊”专版会成为《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品牌,同时也会促进我国的期刊研究。
“期刊”专版每期都会摘发几组围绕同一主题的几篇论文,使读者对一个主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开阔了读者的眼界,使他们掌握了学术界的最新动态。但是,这个专版的文摘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几篇文章汇聚于一篇文摘里,要找出每篇文章的作者很困难。因此,我提个小建议,在摘登别的期刊文章时,特意把作者的名字用黑体字标明,以区别于其他文字,非常醒目。
(陶家柳 江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扛起文化及学术发展大旗
我是贵报的热心读者,评论每期必读,今读贵版《“国学热”应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取向》和《教育研究者应有“问题意识”》 等文很有感触。我建议贵报多关注中国社会热点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应扛起科学、教育、文化及学术大开拓、大创新、大发展的大旗。
(宁贵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