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全球经济普遍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的形势下,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仍然保持逆势而上的态势,凸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谭维克近日在“2009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上如是说。
“2009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论坛”是“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承办。
据介绍,目前北京共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5万多家,从业人员逾100万,初步形成了由市级、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以及文化创意新村组成的组团式集群发展新格局。从国际经验看,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或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几乎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的90%,日本动漫产出已超过汽车,占日本GDP的10%以上。因此,要从更高层面认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与会者提出,创意如同“核聚变”,能使原来的产品价值几十倍、上百倍提高。据悉,我国文化产品的外贸逆差从2005年的1.49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5亿美元,文化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且呈现逐步扩大趋势,这与文化创意产业不够发达有直接关系。
北京拥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和科技优势。与会者认为,应融合两岸四地文化资源、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提高中华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对话、对接和交流能力,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文化贸易中的地位。这需要着力抓好三个基本点:一是实现创意、科技、资本三结合,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创意,实现科技与创意结合,突破资本瓶颈;二是集聚区建设要形成特色和规模,实现从数量扩张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差异定位,体现发展特色,提高创意开发能力和对创意企业的服务能力;三是培育大品牌、大企业走向国际,积极推动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走向世界,通过完善专业出口支撑平台,加快制定鼓励文化创业产业出口的相关政策,保障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收益,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措施,不断提高北京文化创意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新兰)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