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鲍尔吉·原野曾说:“写作让人活两辈子。”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建立在记忆、阅读、观察、体验、认知等基础上的,对生命、社会、情感、命运等的深刻反思。因而,鲍尔吉·原野的话也可以改成“反思让人活两辈子”。不是每一个人都写作,但每个人都有过反思。作家笔下的一切,其实往往是“人人心中有”,甚至有不少人对生命的反思深度超过了一般的平庸作家。只是作家将“有所思”经过大脑的淘洗和加工,形之于笔墨,并公开发表给人看;而不写作的人,把一切都装在心里,最多在言谈中偶尔流露。除了不晓事的幼儿,所有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名叫“反思”的深海,它是生命里一座取之不尽的丰美宝藏。
“反思”一词,据说首次出现在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洛克的阐述让我想起了卢梭。这个出身卑微的日内瓦钟表匠的儿子,一生经历了种种谴责、污蔑、中伤和曲解,后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世界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在他年过半百的悲惨晚年,在遭受残酷迫害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开始写作后来那部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忏悔录》。这部书是卢梭对生命历程的一次大规模、全面、彻底的反思。他就像一头历尽沧桑的老牛,独卧在一堆陈年的干草垛下,静静地反刍着自己一生里所有过往的细节,在反思的深海中潜泳。“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卢梭剥去一切套在肉体和精神上的伪装,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裸呈在世人面前。并且,他的反思不仅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总结,更是对他所处时代积极勇敢的对抗。反思,让卢梭活了两辈子。不,是活成了——不朽!
最近读的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获布克奖的小说《海》,其主题也是反思。小说的主人公艺术史家马科斯·默顿,带着女儿回到童年时住过的海边小镇,往事像海浪一样一浪又一浪地朝他打来,而他此时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妻子死去,自己老迈,生活不顺,心中充满了孤独、忧伤、疼痛和绝望。望着大海,他心里这样想:“也许整个生命不过就是在为离去做的一场准备。”马科斯面临的其实有两个海,一个是面前的海,一个则是反思的海。面前的海载着他的童年,但童年已经远远过去,只会让他想到自己失败的人生;而反思的海,也就是对记忆和认知的咀嚼,则让马科斯重新活了一次。当然,对于他来说,这种“再来一次”的滋味并不好,如同喝辣椒水、喝胆汁。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