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1882—1950),德国商人,抗日战争初期南京沦陷后,他和一些有良知的西方人设立了一个安全区并自任主席,在南京沦陷的最危难时刻为难民提供了一个避难的场所,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尊称他为“南京的恩人”。
拉贝故居位于南京大学南园的东南角,也就是现在的小粉桥1号。这是一座西式砖木结构楼房,黑墙红瓦,绿草成茵。几十年来,它一直在闹市区的一角伫立着,默默无语。
拉贝是一个德国人,曾长期在中国为西门子公司工作,1937年日本人在南京屠城的时候,他毅然留下来和南京人民共患难,他说:“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出生在这里,我的事业在这里获得了成功,我始终得到了中国人的厚待。现在我留下来,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拉贝在安全区内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收容了近30万难民。他利用自己的德国人身份,与日本领事馆反复交涉、抗议,阻止日军的恣意侵犯和屠杀;他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记录了日军的暴行;他带领他的委员们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难民们对他顶礼膜拜,称他为活菩萨。
现在,故居已开辟为纪念馆,院子里塑有一尊拉贝半身铜像。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正是这个普通、正直的商人用他的勇敢、善良、无私,捍卫了人类的真理、正义和尊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