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回顾古典之美——罗杨书法评介
作者:haowj   日期2009-12-15 16:0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罗杨 字散淡,号先飞,别署点水斋。书法家、摄影家。承家学而自幼练书习画,现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专业兼职教授,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警世格言》、《中华传统名言选萃》、《罗杨书法作品集》等字帖及《中国摄影家作品精粹罗杨专辑》等。

  在书法界,罗杨是一位矢志不渝继承传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是在学习继承古典书法的基础上开花结果的,他继承了传统文人书法的衣钵,“以文养书,以书化境”。在深刻观照古代文人精神的同时融入了时代审美意境,他以传统文化作为磨刀石,磨出了自己的书法风貌。

  中国书法千年不易,一脉相承,有功力的书法家都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中不断进步。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性是它的显著特征。正统的书法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能像有些现代派艺术家标榜的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而应当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罗杨的书法与当代保持着一段距离,一种产生美感的距离。他的书法是一种回归,这种回归不是复古主义的,这种回归是对书法的一种古典美的追溯,是对晋唐传统书风一种寻根式的行为。比如“二王”,比如“颜柳欧赵”,甚至更早,直至书法的源头。诚然,既定的、工整的法度有时会把书法限制为死板的形式,但是一流的书法大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他们都是从束缚中挣扎出自由,从法度中酝酿出变化,用罗杨的话说就是“穿着唐装汉服舞出时代的风采”。大凡优秀的书法家都有一种承前启后的特质,即不是一味传承,也不可一味创新,必须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找出书法家的真实个性,以个性之笔墨书写出书法家的风格。纵观当今书坛,不少书家往往为程式所缚,或照临古人,依葫芦画瓢,或取法古人,而不得出,抑或拜倒在西方艺术的脚下,因袭现代流派的手法而“走火入魔”。总之,不是重复前人,就是重复他人。罗杨则全然不同,他一脚踩在坚实的传统基石上,一脚站在当代生活的大地上,用笔墨架起了古今的桥梁。他从传统中汲取了儒雅高贵的气质,又以时代的审美情趣深化了当代人对传统的体悟和优化。因此,我以为,罗杨是一位书法上“法古不泥”的成功者。这种成功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他的书法能给人以惊叹。因为在他的书法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和当代的对接,古人和今人的对话;发现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与情感的流淌,传达出一种古今文人的气质。尽管他也在写《兰亭》,也在写唐楷,但这只是在技法上的传承与会通,而在精神层面上他在写自己,也在写当代,写出他的胸中气象。这种气象就是他较高的传统审美直觉和当代艺术感知力。

  文化界有个现象,几乎所有的大家都是综合素质深厚的学者,唯此,方能滋养出惊人的笔墨性情,照此,我们也可以审视一下罗杨,他学历史出身,写有古建筑文化方面的专著,干过专业摄影师,出版过摄影作品,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论述见诸报刊。可以说,在文化方面他具有较为全面的积淀和修养。作为书法家,罗杨特别注重把文化修养注入到人生之中,他告诉我仅仅把字写好是成不了书法家的。“字为心画”,“书以人贵”,只有不断增进知识和丰富学养,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知识渊博的人,德艺双馨的人,达到古人所赞誉的那种“人书俱老”的成熟境界。在探寻书法的道路上,罗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勤奋精神和超脱的创作心境,既不盲目追摩,也不刻意求变,只是把书法作为一种他情感的观照和心灵的写照。从他的书法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他对传统精神的理解,看到他对古典文人精神的重铸,他站在一个较高的美学角度上,以博观约取的胸襟,用书法来阐释出当代文人的风骨和神韵,从历史的流变中寻找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精髓。罗杨说他不是书法家,书法只是他“偶一为之”的爱好。然而历史上哪个青史留名的书法家是“专业”写字的呢?历史上那些以写字为生的人有着职业的称谓:“写字匠”。而罗杨写书法既不是“专业”也不是客串,书法将是他主演一生的角色。(甄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