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新兰 通讯员汤道刚)近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办了“2009年平安北京建设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首都综治办、北京市流管办、各区县综治办相关负责人围绕平安建设的理论、成就与经验进行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从2004年以平安奥运为抓手开始推动平安建设到2008年底正式提出深入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北京的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绩,但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也面临诸多问题,亟须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认真总结。
平安建设是指在政府倡导和努力下,通过民众广泛参加,由社会力量推动、设置和创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使这种社会环境得以保持,形成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状态追求。有学者认为,目前,社会管理体制尤其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不适应,由此带来的矛盾与问题比较突出。
有学者称,平安北京建设面临三大难题: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的京城二元社会;迅速到来的陌生人社会;道德约束的弱化。为应对这些难题,应建立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这种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社会治安主要是政府的职责,是其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社会治安工作的重点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这种产品和服务是一般性的、普遍性的、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政府没有必要事事亲力亲为,必要时,政府可以向社会组织和私人企业购买安全服务来满足社会的安全需求。政府的社会治安工作并没有垄断所有的治安服务,私人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个别化的、特殊性的安全服务。
治安问题不只是法律问题,有学者指出,综合治理的含义就是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着力于一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形成多管齐下的机制,扭转社会风气,加强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从基层社区平安建设抓起,充分、大力推动社区平安建设,夯实平安北京建设的基础,制定统一的长期规范,构建技防设施的长效建设、维护和使用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