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专家视点
作者:haowj   日期2009-12-14 15:0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首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学术研讨会”召开

  专家认为培养“全知记者”是新闻教育的误区

  本报讯(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解巍)日前,在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办的首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表示,培养“全知记者”是新闻教育的误区,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

  喻国明认为,当下青年学生对网络、电视、手机报、手机媒体等介质形式的熟悉、了解是常识教育、通用型技术,分散了对新闻精神、素质、方法的培养,使得新闻学学生的专业深度不够,缺乏自己的强项,从而失去了竞争优势。新闻传播系的青年学生“需要对技术、介质本身熟悉,战略性使用媒介的特性,不是等量分享,从而进行资源互换、功能互补”。

  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记者的时代,“新闻记者将不再是新闻的采集器,而应该是新闻的结点。”对此,喻国明进一步提出了“专业媒体重心后移”的观点,并指出在公民新闻运动的现实下,专业媒体人的价值所在:首先,在需要专业的采访、调查技术的报道以及需要组织化、结构化地去了解的事件面前,专业媒体人有着参与的绝对优势与义务。其次,如何将公民新闻运动的巨大生产力纳入我们的新闻生产环节,是专业媒体人的重大课题。

  谈到新闻报道课程问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廖圣清认为,加强精确新闻报道课程建设十分必要。所谓精确新闻报道,就是指记者运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定量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进而报道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以确保新闻报道内容生产的高质量化,对学生的新闻业务进行改革,提高相关能力。

  会上,有学者指出,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对新闻教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扩展新闻实践的一个机会,对学生的教育应从“媒介素养”的教育转变为“媒介素养”与“传播能力”并重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必须能够带来可信的、高质量的新闻业务;这些到达受众的新闻报道“应该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将在更广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代表发生的新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戚鸣也表示,在目前的媒介环境下,“研究与探讨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和冲击,具有广泛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今后新闻系课程改革也向新媒体方向靠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