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危机敲响警钟
□石建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2月2日
从目前情况看,迪拜危机的规模以及影响力有限,但它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和启示。首先,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不能靠大规模举债搞开发建设。过去4年多来,为了打造世界级观光和金融中心,迪拜政府与其开发公司在全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债务远远超出偿还能力。其次,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拉动。迪拜走的是以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迪拜人口只有120万左右,而外来人口占85%,本地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相当小,这种建立在非刚性需求上的房地产业不可能持续地拉动经济。再次,应充分重视货币金融政策对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迪拜实行的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政策间接诱发了此次债务危机。2008年以来,美元的贬值导致迪拜和海湾地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连续数月高达两位数。由此可见,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效监管国际热钱的流入流出,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并避免资本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黄维政/摘)
“过于干净和粉饰”的美国历史教科书
□[美]詹姆斯·洛温 来源:《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美国中学生讨厌历史课。当让他们列出自己最喜爱的科目时,历史课总是排名最后。学生们认为,在中学通常所开设的21门课程中,历史是“最无关紧要的”。“烦——人——”,这是他们赋予这门课的形容词。在非裔美国人、土著美国人以及拉丁美洲裔学生眼中,历史课尤其令人讨厌。他们的历史课学得特别糟糕,连富人家庭的白人男生也认为中学所教的历史“过于干净和粉饰”。很多历史教师都发觉自己的课堂上学生情绪低落。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教学资源,家务负担较少,一些教师会放弃那些教科书,重新设计自己的美国历史课程。但太多的教师日益气馁,随波逐流。他们渐渐从这门课中撤回了自己的热情,摆摆样子,领着学生读课本,只讲那些可能要考的内容。而且,美国历史教科书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过于厚重,以至于可能危害学生的健康。《美利坚之旅》(The American Journey)共有1104页,重达5.6磅。
(胡荣荣/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