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学术纵横
作者:duanxp   日期2009-12-11 14:2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语言学的自身弱点
  □邢福义 汪国胜 来源:《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国际语言学的学术大背景下,中国语言学研究显露出了自身的弱点。其一,借鉴多而原创少。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但理论深度不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的一派之说。目前的研究主流以借鉴国外理论为主。诚然,对于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来说,借鉴国外理论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地加强学术的自我创建。其二,学科发展缺乏高屋建瓴的通盘考虑。其三,学界缺乏正常的争鸣气氛,缺乏对某一问题深入持久的多元讨论,学派意识不够强烈。其四,各分支学科各领域的研究程度不平衡。汉语研究特别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较为深入,但是许多事实并未描写详尽,对于大量语言现象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科学认识、深刻揭示汉语特点的工作依然艰巨。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更是存在诸多空白。广泛存在于各分支领域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人们对理论自主创新的殷切期待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落差。
  (宋晖/摘)

  书话文体的选择与作家的文化心态
  □赵普光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6期
  20世纪的中国文坛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些作家在中晚年放弃新文学文体,转向传统意味更深厚的书话随笔、笔记随札的写作。比如周作人中年以后对“文抄公”体进行经营,阿英、郑振铎、孙犁等从小说、批评等转向书话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书话是一种老人文体,适合年长者写作,也为年长者所喜读。真正有韵味的书话,都是将学问之书和人世之书贯通融合,给人以趣味、智慧、知识,因而书话的作者多为老者。作家对书话文体的选择还与他们的身份变化有关。书话作家往往从社会话语核心地带向边缘地带滑动和位移,身份和心态均边缘化。书话文体也正是处于诸种文体的边缘,它们往往承载不起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宏大问题的理论表达,两者不谋而合。书话写作自娱式的雅事闲情,也投合了作家文人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对书话文体的选择、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显露了作家在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的文化心态。因此,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变迁,绝非单向地由西到中,还包含着从古到今的复杂纠葛。
  (黄维政/摘)

  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确定中的法律政策
  □姜战军 来源:《法学研究》2009年6期
  现实生活中的损害是广泛复杂的,而民法只对有限范围的损害提供救济。法律政策决定民法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在近代民法中,通过过错责任、因果关系、非财产损害不赔偿原则、直接受害人理论以及违约责任中的可预见规则等法律技术过滤工具,实现的法律政策是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自由、行为自由,最低限度地救济受害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政策更强调有限的经济自由,更公平地分担合同风险,对受害人提供最大限度的救济。我国应当确定更合理的损害赔偿范围。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在侵害人身权或者人身利益的情况下,除赔偿侵权造成的财产损失外,应全面赔偿精神损害;将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扩大到与人身权或者人身利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密切关系的第三人;在侵害财产权的情况下,对财产损害的赔偿应当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刘鹏/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