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由郭沫若题写刊名的《民族研究》创刊,1960年7月停刊。在这短暂的两年期间,曾发表过哲学家潘梓年、历史学家吕振羽、民族史学家冯家昇等学术名家的文章,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79年9月,《民族研究》复刊,重新登上学术舞台。复刊30年来,《民族研究》薪火相传,共出版了180期,发表各类文章2638篇。
30年来,该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性、专业性与可读性的关系。通过专家双向匿名审稿,提高了刊物的学术质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现实问题的研究。
办出民族理论、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学术特色。近年来,除刊发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等文章,还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族际政治理论、少数人权益保护等民族政治学方面的文章,拓展了民族理论的研究视域。鉴于我国的人类学学科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亟须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展开同国际学界的对话这一状况,该刊于2002年起设立了“田野调查与研究”栏目。
《民族研究》以较高的学术质量和严谨的学风赢得了学界的肯定。据有关评价机构的统计,近年来,该刊在全国民族类期刊中,影响因子始终排名第一。2002年以来,该刊获得一次国家期刊二等奖、一次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一等奖和两次二等奖。
《民族研究》将以开放的思维、包容的理念、多元的视角,把握学术前沿和热点,积极推动理论创新,鼓励学术争鸣,促进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的全面提升,争取早日进入世界学术名刊之林。
(作者单位:《民族研究》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