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与审美现代性问题
张清民: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文化研究”在目前中国大陆学界尚有争议。一些学者从文学理论学科纯化的角度,对文化研究持抵触态度。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金惠敏:举一个例子,您可能会感到很奇怪,就是古典文学学者虽然可能不知道什么“文化研究”,但他们早就不再拘泥于纯文学的研究了,在他们那儿,一个“大文学”概念日渐被接受。
您若有兴趣查阅一下杂志的话,会发现,就在文艺学界还在理论上为“文化研究”是否可以越“文学”之界而闹得“一地鸡毛”时,古典文学界早已不宣而战了。对这些学者来说,将“文学”界定为“文化”,是恢复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是清算西方百来年的“文学”殖民主义。
我认为,韦勒克关于文学“自律”与“他律”的二元区分的理论神话必须打破,因为从来就不存在文学的自主运动,文学的发展总是处在与当时的现实交换之中。“文化研究”愈来愈强化了这一“内外交换”的趋势:以“审美现代性”为主导的文学研究,其基础理论、学科体制、研究方法等等,在“文化研究”浪潮的冲击下,飘飘摇摇,欲倾欲覆——这是中国年轻一代学人都能感觉到的。
老一辈学人捍卫“审美现代性”或“主体性”理论,是可以理解的,那是“文革”以后的主要思想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解放思想吧!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